我們都見過很多涼粉,也吃過很多涼粉,那一份燥熱難耐中的清涼,一口下去,透徹心脾,一碗下去,頓覺煩躁的酷熱,竟然是如此惬意。假如沒了這高溫天,哪能享受到涼粉的冰爽。所以這夏天的好就有了充足的證據,換句話說,夏天好不好,涼粉說了算。
最常見常吃的涼粉,紅薯粉做的。忘不了那還沒有空調冰箱的歲月,燙人的熱空氣就像夏天的标配,蒲扇再使勁,扇來的也是滾熱的風。母親好像不怕熱,飯後收拾完廚竈,涼水攪和了紅薯澱粉,燒起一鍋開水沖成稀漿糊,然後放進大水缸裡漂着。中午覺後,母親也把蒜汁調料做好了,從水缸裡端出涼透的涼粉盆,案闆鋪上幹淨紗布,把盆倒扣上去,揭開就是一堆顫巍巍的涼粉大塊。然後用瓜刷子沿着涼粉大塊外圈順着轉,特大号粉條就被條條縷縷刷出來。抓進碗裡,倒上澆汁,一口下去,根本不願停下來,龍吸水一樣,一口氣能把一碗涼粉喝完。那個爽,如果不是身處高溫的天氣裡,是根本感受不到的。怎麼形容呢?就像打擺子,高冷高熱忽然過去,又撿回一條命那樣的神清氣爽。
這裡要說的還不是紅薯涼粉。是一種很特殊的涼粉,叫做“石涼粉”。做石涼粉的材料是一種植物的種子,很小,苋菜、荊芥種子那麼小,比芝麻還小許多,叫“石花子”。野生,生在淺山區地帶,每到秋天,百姓山裡收橡實一樣,收回石花子,留存起來,來年夏天做石涼粉消夏。
最早見到石涼粉,是在景區,信陽南灣湖景區裡面。猛一看到很是新奇,比紅薯涼粉軟,軟到不能刷成條,隻會成塊。透明度相當高,幾乎完全透明,看着晶瑩剔透的樣子就很涼快,冰冰涼。再問名字,叫石涼粉,一個“石”字,大腦立馬關聯石頭的涼,燙熱的身子挨着石頭的感覺上腦上身。聽到名字,身上的汗就往回收。及至吃到嘴裡,果不其然,确實的石頭般的涼爽。
夏天冷飲很多,除了傳統的涼粉,更有各種冰飲,冰糕冰激淩,但是都不如石涼粉。原因在于那些冰飲,吃着時候涼爽,吃罷立馬回溫,比不吃還感到熱,嘴裡肚裡發燒一樣,難受。石涼粉就不一樣,吃着涼爽,吃了涼爽,是全身心從裡到外通透的涼爽。
後來才知道石花子的前生今世,石涼粉的由來。我在月初的一篇百字菜譜裡,就簡要的介紹了它的主要特性:野生、無公害,無殘留,資源豐富,取之容易,做來簡單,食用價值極高。實在是夏天清熱降火取涼第一小吃,當然也可以算飲品。
從分布情況來看,最早隻有信陽有,後來蔓延到江淮一帶,長江中下遊地區有普遍生長,很多人工種植了。所以石涼粉也多了起來。喜歡的人再吃到就方便了,網上材料好買便宜,做成涼粉,每碗隻合到2毛錢。要知道街上一般都5塊錢一碗,最低的也要2塊錢一碗。關鍵做起來非常簡單,我今天早上做了一盆,算下來不到10分鐘,也就洗一雙襪子的功夫。别說,還真像洗襪子,下邊做法裡會說到。
石涼粉的做法和步驟 材料:
石花子50克;
石灰面5克;
飲用水2000毫升;
細生布一塊;
300毫升量杯一個;
涼粉盆一個。
做法和步驟:
第一步,取5克石灰面,用200毫升飲用水浸泡碗裡化開。
第二步,取50克石花子包進生布,紮緊。
第三步,取1800毫升飲用水倒入涼粉盆。
第四步,把包好的石花子放入涼粉盆的水裡面,完全浸進去,兩手洗襪子一樣搓揉。裡面會不斷搓出透明粘液,直到手感裡面不黏滑了,取出石花子布袋。
第五步,把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倒入石花子水裡,不要渣子進去。然後筷子攪開攪勻,放入冰箱保鮮。
第六步,兩小時候,涼粉成了。端出勺子舀到碗裡。
第七步,調味。石涼粉主要有三種調味法:
一是甜味。多用紅糖,再就白糖。過去做石涼粉用牙膏當凝結劑,如今用石灰,都會留下凝結劑的味道。為了壓住這怪味,一般用到薄荷,或幾滴薄荷水,或幾片鮮薄荷葉。
二是鹹味。醬油、醋、鹹菜末、辣椒醬、蒜蓉等等,自己調味,按喜歡的來,沒有一定之規。
三是香味。主要是花生碎、熟芝麻之類調和,吃着以香為主,也是沒有一定之規,想怎麼調就怎麼調。
這麼好做,這麼便宜,這麼好吃,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做一盆呢?關鍵的内容還在藥用價值,因為不在我的美食領域,不能說。有心有緣的可以查閱,真的是好得不得了,實在是夏季第一飲,名副其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