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銀針不僅僅是口感醇香,香氣宜人,并且顔值高也使它在不少愛茶人士的手中地位非凡。君山銀針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在我們的印象中茶葉大多都隻分為紅茶跟綠茶,飲茶文化也是須知的,那麼你知道君山銀針是什麼茶嗎?
君山銀針是中國名茶之一。産于湖南嶽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屬于黃茶。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内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金鑲玉色塵心去,川迥洞庭好月來。”君山茶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産、出名。據說文成公主出嫁時就選帶了君山銀針茶帶入西藏。
我國着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于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嶽陽市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彌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适宜茶樹生長,山地遍布茶園。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着淡黃色茸毫。沖泡後,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君山銀針茶于清明前三四天開采,以春茶首輪嫩芽制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揀選後,以大小勻齊的壯芽制作銀針。制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複攤涼、初包、複烘、再包、焙幹等8道工序。
君山銀針始于唐代,清朝時被列為“貢茶”。據《巴陵縣志》記載:“君山産茶嫩綠似蓮心。”“君山貢茶自清始,每歲貢十八斤。”“谷雨”前,知縣邀山僧采制一旗一槍,白毛茸然,俗稱“白毛茶”。又據《湖南省新通志》記載:“君山茶色味似龍井,葉微寬而綠過之。”古人形容此茶如“白銀盤裡一青螺”。
君山銀針在沖泡技術上也與其他茶葉不同。茶杯要選用耐高溫的透明玻璃杯,杯蓋要嚴實不漏氣;沖泡用水必須是瓦壺中剛剛沸騰的開水;沖泡的速度要快,沖水時壺嘴從杯口迅速提至六、七十公分的高度;水沖滿後,要敏捷地将杯蓋蓋好,隔三分鐘後再将杯蓋揭開。待茶芽大部立于杯底時即可欣賞、聞香、品飲。
産于湖南嶽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制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沖泡看起來芽尖沖向水面,懸空豎立,然後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筍出土,又像銀刀直立。假銀針為清草味,泡後銀針不能豎立。
成品茶按芽頭肥瘦、曲直,色澤亮暗進行分級。以壯實挺直亮黃為上。優質茶芽頭肥壯,緊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湯色橙黃明淨,香氣清純,葉底嫩黃勻亮。實為黃茶之珍品。
【結束語】君山銀針在觀賞時有名的三起三落也是不少茶樓中選擇飲用君山銀針的原因之一,黃茶或許不是茶葉愛好者都不是太清楚的,君山銀針便是黃茶中的珍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