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雞丁是魯菜還是京菜? 據記載,西周、秦漢時期,魯國都城曲阜,齊國都城臨淄,都是繁華之極的城市,飲食行業盛極一時,大廚很多那時開始,齊魯大地在吃上就可圈可點而且後來北京的宮廷大菜根基全在魯菜為什麼山東魯菜有如此繁盛的飲食文化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宮保雞丁是魯菜還是京菜?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據記載,西周、秦漢時期,魯國都城曲阜,齊國都城臨淄,都是繁華之極的城市,飲食行業盛極一時,大廚很多。那時開始,齊魯大地在吃上就可圈可點。而且後來北京的宮廷大菜根基全在魯菜。為什麼山東魯菜有如此繁盛的飲食文化呢?
地大物博,食材豐富山東大地得天獨厚,要什麼有什麼,所以說魯菜的食材選料豐富,選料豐富就刺激了烹饪技法的豐富多彩。 其實這也說明:隻要是飲食興盛的地方,出美食的地方,其實都是物産比較豐富的地區。
儒家精神,食不厭精孔聖人是思想家教育家,也是美食家,孔聖人講究吃的“精細”二字,他的飲食觀奠定了這2000多年來中華飲食裡的審美觀念。而且孔子“食不厭精”的精神追求也奠定了魯菜的基礎。從春秋時期,山東的飲食就非常注重禮儀和上菜的順序,直到今天還延續着。
魯菜裡最等級規範的就是作為宮廷國宴的孔府菜。《曲阜雅集》記載,西漢以來,孔子後裔政治地位超然,直至明清設立衍聖公,成為了天下文官手,曆代帝王師,經常設宴款待來曲阜祭孔的皇帝們,所以孔府菜成為了曆朝曆代的官府菜。
孔府菜講究造型完整,不傷皮,不折骨,桂魚、烤鴨、烤乳豬、一品豆腐、壽字鴨羹,食不厭精。而且特别講究級别規格。孔府菜的第一等菜,是為接待皇上,是清朝的國宴的規格,全套的銀餐具。上菜共196道山珍海味,熊掌、燕窩、魚翅,全羊帶燒烤。第二等是高擺宴席,宴席上放四個大白蠟燭一樣的高擺,刻上“壽比南山”,填上圖案幹果,上面擺着銀盤子盛放的菜肴。
道道魯菜有典故孔府菜除了宴席莊重高雅,很多菜名也講究典故。例如烤鳇魚竟然被叫做“燒秦皇魚骨”,這又是為什麼呢?
相傳,當年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孔家九世孫既怕性命難保,又不願交出祖傳書簡。遂帶着書童伏生遠走嵩山,隐居茅棚。孔家九世孫在逃亡途中,一邊向書童傳授儒家經典,一邊逮水中鳇魚烤了來吃。烤出來的鳇魚連骨頭都是酥的。後來聽山中道士說,鳇魚是秦始皇的親戚,孔家後人便感慨:我們這叫“銜恨吃燒秦皇遺骨,卧薪傳衍儒家經書”。這便是名菜“燒秦皇魚骨”的由來了。
魯菜除了孔府菜,還有膠東菜、博山菜、濟南菜這些分支。濟南菜中的宮保雞丁也是一道“有故事”的名菜。它與清朝的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桢有關系。丁寶桢是晚晴名臣,曾任嶽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一生報國愛民。
丁寶桢特别喜歡吃雞肉和花生米,有次他遊玩濟南大明湖,被路邊參觀門口的菜香吸引住了,他跑去問街邊炒菜的廚子,廚子說是爆炒雞丁。結果丁寶桢一嘗,這道菜又嫩又好吃!于是丁寶桢就把這位大廚聘為家廚,後來奉旨調任四川總督時也把廚子帶在身邊。丁寶桢政績卓著,死後被追封太子太保,當時人們叫他“丁宮保”,他愛吃的雞丁也就叫做“宮保雞丁”了。
高端魯菜,走入家常現在的魯菜不像其它粵菜、川菜,挂上菜系的牌匾,所以很多人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其實魯菜早已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日常生活。像蔥姜蒜、嗆鍋,這就是标準的魯菜底子;技法裡爆炒炝炒,那就是魯菜的記憶;奶湯清湯,這都是魯菜。街上東北菜、北京烤鴨店,其實都是标準的魯菜;自家吃飯炒土豆絲、番茄炒雞蛋、木須肉,也都是魯菜。
魯菜需要高端食材,一個魯菜的宴會,光準備材料得半個來月。魯菜廚師入門門檻也高,俗話說三年川菜十年魯菜,人力成本高,所以魯菜不好推廣。但時至今天,魯菜能夠傳承下來,也确實證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魯菜真的很好吃!
關于主播:郭德綱:著名相聲演員,德雲社班主,電視脫口秀主持人,2013年首次登上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郭論》是語言藝術家郭德綱聯合喜馬拉雅推出的一檔音頻節目,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民俗說故事,拾遺曆史品天下,給你一個從沒聽過的郭德綱。
關于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中國知名音頻平台,5.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