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肉餅非常好吃,是因為它的面少皮兒薄,肉多汁兒多,很多朋友都喜歡吃。無論從和面到制餡都極為的講究。外面的香河肉餅讓人吃得不放心,餅和肉都不知道是怎麼制作的。
香河肉餅來自河北,好吃得不得了!
香河肉餅是河北省香河縣特産。香河肉餅的特點是:皮兒薄,肉厚且多,肉鮮細嫩,油旺旺的,吃起來面質軟和,符合北方人的吃喝習慣,咬得很滿足實在,細品且韻味悠長,既可當菜,也可做主食。
面需要和得不冷不熱不軟不硬,揉起來光滑柔軟,擀起來得心應手,皮兒薄如紙且有彈性。而肉餡是牛肉或豬肉,經放入蔥姜蒜香精等多種拌餡調料,然後用香油攪拌。所以香河肉餅是完整綿密的三大層——兩層紙樣的薄皮兒夾着一層整體餅狀的肉餡。出鍋後,就成了顔色焦黃、外酥裡嫩、油而不膩、香醇可口的香河肉餅。
一千多年的曆史,文化的味道!
香河肉餅有兩百多年的曆史。然而,其前身卻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突厥餅。據說當時遊走于我國北方草原大漠的遊牧民族---突厥族,因為牛羊肉非常充足,面食稀少,所以來客人了,請他們吃面食,就是一種相當高的優待。
因此在平時招待客人時,主人都會專門做成皮兒特别薄的肉餡餅,以表示自己的熱情好客。後來,這種制餅的方法流傳到了同樣是古代少數民族聚居的回鹘及回回地區。
在明初,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就有大批回族人被遷移到北京東部河北香河一帶。在移民香河的回族中,有個姓哈的人家搬過來不久,就開了家小飯店,并且取名"哈家店"。随之而來的自然還有他祖傳的制餅技術。
後來,經過上百年的傳承、研究、改進,哈老闆及其子孫創造出了風味獨特的香河肉餅。這香河肉餅能夠迅速
傳遍全國,不僅與"哈家店"老闆的技術有關,更重要的是還有曾經吃過并且不吝溢美之詞的乾隆皇帝的推動。
因為哈老闆把肉餅的形狀味道發展到最佳狀态,并且有人稱其制作技術已經爐火純青,所以引得喜歡微服私訪的乾隆也趕來了。
1770年的一天,閑來無事,乾隆帶着劉羅鍋到了香河,想了半天也沒想出該吃點什麼來。突然,在路邊,他們看見了"哈家店"香河肉餅的牌子,于是頓時想起,來香河,能不嘗嘗他們的肉餅嗎?于是,二人挪步進去,直接就要香河肉餅。
少頃,跑堂的就端來了肉餅。而剛咬一口香河肉餅,乾隆就呆了,原來人間競有如此美味。剛吃完,乾隆就高興地要把自己的墨寶留下來。
這首小詩是這樣寫的:“香河有奇餅,老妪技藝新,此店一餐畢,忘卻天下珍。”就這樣,因為乾隆皇帝的稱贊,本來就小有名氣的香河肉餅更是載譽全國,名揚天下。又因為香河在北京的東面,所以許多北京人又管香河肉餅叫京東肉餅。
正宗香河肉餅的做法介紹
制作原料:面粉适量、蔥姜蒜、豬肉或者(牛肉)
制作方法:
1、香河肉餅用中筋面粉和30、40度的溫水和面。要醒面三十分鐘。這個時間可以用來和餡;
2、所謂肉餅即餡中除了蔥姜蒜外不添加加任何的蔬菜。配上十三香、鹽、味精、少許澱粉、醬油或老抽、香油、豆油攪拌均勻;
3、如果是豬肉和牛肉還可以配一點豆瓣醬來調味;
4、肉餡攪拌均勻後用醒好的面把肉餡包成包子狀,然後放在面闆上用擀面杖像做大餅一樣的擀到薄厚均勻;
5、把餅铛中放上一層豆油,待油熱後把擀好的肉餅放到餅铛中,兩面均加熱到率為焦黃便可以出鍋。
自制香河肉餅的注意事項
1、面要軟硬合适,醒面要足夠時間(這個很重要的)。
2、不要添加任何蔬菜,否則就變成了餡餅,而不是肉餅了喲。
3、把包子狀用擀面杖擀成餅狀是最難的。這個也是為什麼好多人不會做香河肉餅!而把肉餅做的千奇百怪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