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廣東漢族傳統小吃之一,簸箕炊

廣東漢族傳統小吃之一,簸箕炊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2-02 17:47:31

  中國是一個美食王國,各個地區不同的口味和文化造就了如今這麼璀璨多姿的中華料理,在廣東地區就有一種傳統小吃叫做簸箕炊,入口細膩富有彈性,軟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醬料,香濃而又不膩,本期廣東文化為你解析。

  簸箕炊是廣東省粵西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在茂名、電白、高州、化州、遂溪、廉江、吳川、雷州、徐聞、湛江一帶非常盛行。因其采用竹篾編制而成的簸箕為盛具而着稱,化州又稱“格籺”或“簸箕籺”。遂溪西邊沿海的港門、北坡、草潭、楊柑等鎮稱之為“白籺”,制法為放磨成槳的米粉于簸箕當中上鍋蒸煮,待一層熟透後再逐漸添加,一般都有三層以上。待米粉全熟後,用小刀将其剮成格狀,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與蒜蓉漿(即蒜雞油)。入口細膩富有彈性,軟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醬料,香濃而又不膩,那種味道絕對令人難以忘懷。

  好多城市裡都有人賣簸箕炊,制作簸箕炊用的都是電石磨,這種磨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快,磨得也非常細,十分方便省力。但實際上還是過去用石磨磨制而成的那種簸箕炊味道獨好。用古老的石磨磨出來的米粉漿做成的簸箕炊脆滑、質感好,原因也許是石磨磨得慢,石磨的重量大,加上它磨得慢,在重壓下磨擠出來的漿液水分均勻,并且水與米粉不易分離,蒸出來的簸箕炊味道才是最正味的。

  簸箕炊的制作不很複雜,将磨好的米漿分層加入蒸爐裡蒸熟即可。這種蒸籠是特制的,裡面有個三角架,可以放上十多蓋子,然後蓋上籠罩。三角架有多少層,外面的籠罩就有多少隻孔。這些孔是用來添加米漿的,加完了米漿就把孔塞住,不讓水蒸氣跑掉。一般來說,一蓋簸箕炊的厚度在五厘米的,就得分成四到五次完成添加米漿。倘若你一次性就給蓋子加滿,就要很長時間才能把它給蒸熟,時間久蒸出來的簸箕炊質感也不好。一般的簸箕炊我們都可以看到它有好幾層。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簸箕炊是農村小孩最奢侈的零食。當然,買簸箕炊不像買豆腐花那樣要現金交易,沒錢也可以吃到簸箕炊,那就是在自家米缸裡拿米去換就行。父母不在家,隻要米缸裡有米,就有簸箕炊吃。一斤大米就可以換一塊簸箕炊。

  在茂名、化州、電白等地,這種街頭小吃還很實惠,每一整個簸箕炊的售價大約是6元左右。可以買一整隻,也可以買一半,更可以隻買四分之一,價錢随量折半,實是街頭惠食者的一大首選。更為之驚訝的是網上也可以網購簸箕炊了。8元一整個,大大地提高了這種小吃的推廣與進一步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