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是一個50歲的中年男性,陳先生,是一個工程師,長期需要去外地考察,所以工作非常辛苦,常常是風餐露宿,三餐不調,所以出現一大堆消化系統的問題,年輕的時候常常有腹痛腹瀉,因為沒有導緻嚴重的問題,也沒有重視,以為自己的腸道不好也就這樣子了,但是近期腹瀉的次數不斷增多,腹痛嚴重的時候根本不能工作,痛起來手腳都冰冷,再加上最近體重不斷下降,更是讓家人擔心,怕生了不治之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醫院也沒少去,什麼腹部CT,腸鏡,胃鏡之類的都沒有查出什麼問題,最後被診斷為一種過敏性結腸炎,但是經過相關的治療後也沒見好轉,如果不吃點止瀉藥,每天都要拉上十幾次,這樣如何才能好好工作?
家人也很着急,現代醫學解決不了,那麼找中醫看看,說不定會有好的療效,中藥基本上也是健脾,養胃,止瀉治療,雖然稍有好轉,但是不是很明顯,稍微吃點油膩的東西就開始加重,一段時間每天吃上黃連素,但是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各種補藥就不用說了,什麼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該用的都已經用了。
最後因為一個朋友介紹到了我這邊,雖然我不是專門搞消化科的,但是因為前期家人在我這裡看過,反正也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情就過來了,我看他腹痛腹瀉,瀉完後好轉,首先想到的是痛瀉要方,可是看各種方子,别的醫生已經用了,其次想到了通因通用,說不定給他用點通瀉大便的藥,順勢而為,可是别人也已經用過,不但效果不好,反而讓他症狀加重,那麼這個方案也就放棄了,最後用收澀的藥物,其他人也用過,效果可以,但是不能持久,這怎麼辦?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
仔細辨别發現陳先生常常有腸鳴音,口苦,肚子裡感覺有一股氣往上沖,感覺想吃飯,但是到了飯桌上後又沒有胃口,身體也之前也有點肥胖,常常出現四肢很冷,有時候還會口苦,舌尖偏紅,就有一種寒冷錯雜,冷熱的各種表現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基于這個考慮我認為就是典型的中醫厥陰病,寒熱錯雜,就用烏梅丸,裡面寒藥熱藥一起用,來個中藥大雜燴,沒想到吃了這個大雜燴僅僅一周,腹瀉腹痛就好了一大半,本來是每天拉幾十次,到最後幾次,甚至一次,最後完美的解決了拉肚子的問題。
這個病人在疾病早期是比較單純的寒證或者熱證,但是因為沒有及時治療或者是恰當的治療,導緻後期的治療效果不佳,加上病久容易出現其他的病理産物,最後阻滞脈絡血管,郁久化熱,最後出現寒熱相互錯雜的這種複雜表現,如果單純用寒的藥就會導緻體内局部更寒,如果單純用熱藥,那麼導緻局部其他地方更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中醫有這一種療法叫寒熱并用,這就是烏梅丸這個中藥的精妙之處,所以中醫貴在辨證,而不是所謂的秘方,如果秘方不配疾病,再好的方子也是沒有用的。
#中醫養生##我的門診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