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最近遼甯又出确診病例,61歲沈陽劉大爺不幸中招。
看看劉大爺近來的行動軌迹,大家發現了一個華點:
“雞架到底有多好吃?每回沈陽确診人員行動軌迹裡必有雞架?”
從昨天(16日)公開的通報來看,劉大爺退休返聘後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活動豐富得令年輕人都歎服。
除了自駕旅遊、唱KTV等娛樂消遣,劉大爺平均每天下兩次館子,雞架、炖肉、抻面換着花樣地上。
截圖自遼沈晚報
沈陽本地網友也認證,劉大爺确實很會吃,這一圈吃的多是地道老字号。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就連吃都那麼講究。
一份流調記錄愣是看出了一股沈陽當地美食攻略的意思,生生把人看餓了……
去沈陽的遊客要是跟着大爺的路線一路吃過去,準錯不了。
看起來劉大爺尤其愛吃雞架,甚至兩天裡吃了三頓。這不由得讓外省人疑惑:沈陽雞架到底有多好吃?
廣大網友對于“沈陽雞架”的熱議甚至久居今天的微博熱搜第一。
雞架之于沈陽,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沈陽是雞架的耶路撒冷,而老四季抻面館是沈陽的哭牆”。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養雞業快速發展,同時下崗潮也讓衆多工人失去了經濟來源。愛喝酒聊天的沈陽人少了可口的下酒菜,便将目光鎖定了最便宜的邊角料“雞架”。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雞架也是什麼稀罕之物了,但沈陽人對它的熱愛依然不減。據說,沈陽每年能消耗掉中國一半的雞架,沈陽也成了全國最大的雞架消耗中心。
常言道,沒有一隻雞能活着走出沈陽,沒有。
如果有,雞能走,雞架留下。
遼甯沈陽的雞、南京的鴨子、四川自貢的兔子、廣東的鵝、河北的驢、新疆的羊……
它們這輩子都不可能相遇,除非在飯桌上。
雖然雞架“出身貧寒”,但沈陽人另辟蹊徑使出十八般武藝把小小雞架變成絕頂美味,奠定了雞架在沈陽宵夜頭牌的地位。
炭烤的、五香的、熏醬的、鐵闆的、椒鹽的、油炸的、涼拌的……
要論起雞架的做法,那真是一雙手都不夠掰扯的。
烤雞架 圖自紀錄片《宵夜江湖》,下同
煮雞架
炸雞架
蒸雞架
炒雞架
熏雞架
烀雞架
雞架部分從14分32秒開始
對于老沈陽來說,最圓滿的一頓飯就是:“服務員兒,來個大碗抻面,完了再來個雞架,再來一滴摟兒老雪。”
不過也有人不太能理解:不都是骨頭麼?這有啥好吃的?
來來來,感受一波沈陽網友們的傾情安利,看完都在評論區裡淌口水。
“中華美食沈陽雞架代言人”林更新,今天也是為雞架站台的一天:雞架的靈魂不在于有多少肉,在于“嗦勒”。
說到現在,誰還記得最初的讨論話題是這兩天國内新增的新冠确診病例來着,個個全去琢磨沈陽雞架好不好吃了。
梅開二度,聽到鲅魚圈出現疫情,大家當時想的也是鱿魚圈、鲅魚餃子……
當然網友們的樂觀心态,從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大家對國内疫情防控的信心,這才有閑情逸緻專心研究美食。
不過在此之前,劉大爺的案例還是應該給人們敲醒警鐘。
根據沈陽市衛健委今天(17日)的最新通報,劉大爺的83歲老母親,在随其前往鲅魚圈旅遊返沈後也被确診,兩人均未接種新冠疫苗。
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當下,我們每個人還是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人群聚集的個人防護,積極參與疫苗接種。
保護好自己,才有機會吃好多好多的雞架呀!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系觀察者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