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喜歡嘗鮮的人來說,野菜就是春天最大的饋贈。驚蟄一過,野菜就次第到了人們的餐桌上,就連肉食愛好者都忍不住嘗上一口。在咱們洛陽,春季有哪些常見的野菜品種?如何烹饪更能品嘗到野菜的美味?
荠菜
●荠菜
特點:最早的報春菜
荠菜生長在早春時節,看起來就像一把張開的小綠傘。
功效:利尿、止血、明目、消積。
生長環境:通常生長在沒有太多雜草的地方。
烹饪方法:無論哪種野菜,越是簡單的做法,越能保留食材原本的鮮美。荠菜最常見的做法就是配上豬肉或雞蛋,包成餃子或馄饨,吃起來清香撲鼻。不過,現在荠菜多已開花,不再适合食用。手巧的主婦則會在荠菜最鮮嫩的時候采摘回來,焯後瀝幹,放進冰箱冷凍,留住這春天的味道。
●蒲公英(也叫婆婆丁、黃花苗)
特點:随遇而安
蒲公英開黃色的小花,種子成熟後看起來像一個小絨球,輕輕一吹,四散飛去。
功效: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
生長環境: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
烹饪方法:蒲公英食用前最好先焯一下,去除苦味,之後涼拌、清炒均可。享受不了苦味的人可以采摘未開花的蒲公英。蒲公英曬幹之後泡水,有去火功效,脾胃虛弱者忌用。
●香椿
特點:蔬菜中的榴蓮
“房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斷”,香椿在野菜中的地位不可撼動。不過,有關香椿的“争議”頗多,喜愛它的人把它當成寶貝,讨厭它的人一看見就要掩鼻。
功效:主治外感風寒、風濕痹痛、胃痛、痢疾。
生長環境:喜溫,多生長于山坡、溪旁。
烹饪方法:最家常的做法就是香椿炒雞蛋——将鮮嫩的香椿芽放入雞蛋液中攪拌,再加少許鹽,倒入油鍋翻炒至金黃色,好看好吃還有營養。當然,雞蛋要炒得稍老一些,才配得上香椿的濃郁。喜歡清淡的,不妨試試香椿拌豆腐,一青一白,一小撮鹽,幾滴香油,便是最質樸的味道。
小蒜
●小蒜
特點:像蔥不是蔥
小蒜又叫野蔥,長得也像蔥,但根部鼓鼓的像蒜頭,以表明其蒜類植物的身份。在東北,小蒜也叫大腦蹦,十分形象。它的根紮得深,沒有得力的工具,挖起來可不輕松。
功效:治吐瀉、疔腫毒瘡、毒蟲咬傷。
生長環境:野地、山坡。
烹饪方法:做湯面條的時候,小蒜切碎,熱油一澆,香氣四溢,整碗面都有了靈魂。小蒜的根部切下來,可鹽腌,可糖醋,可酒糟。經過發酵,原有的辛辣味道漸漸消失,隻留鮮香脆嫩。
●面條菜
特點:葉片細長似面條
面條菜其實是麥瓶草的幼苗,生長周期和麥子基本一緻,開紫紅色的小花,果實狀如瓶子,得名麥瓶草。
功效:改善寒氣,止血調經。
生長環境:麥田周邊。
烹饪方法:面條菜非常适合女性食用,口感清香綿軟,可用來拌面蒸制、涼拌、做湯等。
榆錢
●榆錢
特點:圓薄如錢币
榆樹是農村常見樹種,榆錢則是榆樹的種子。不少農村長大的孩子都有捋榆錢的經曆——手腳并用爬到榆樹的枝丫上,抓起一根枝條,就是滿手的榆錢,顧不上往籃子裡裝,先把自己的嘴巴塞滿。
功效:主治失眠、食欲不振、小便不利。
生長環境:多生于山坡、丘陵等處。
烹饪方法:榆錢清甜綿軟,味道獨特。将榆錢洗淨,拌上白面、玉米面,上屜蒸熟,佐以蒜泥,就是榆錢飯。還可以把榆錢做成窩頭、鹹食、煎餅,各有風味。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愛吃榆錢粥,留下了“杯盤粉粥春光冷,池館榆錢夜雨新”的詩句。
●構樹花
特點:細軟如穗子
洛陽人叫它構蒲穗,清明前後是食用的最佳季節,花蕾剛剛長出來,還沒有完全開放,最是美味。目前,市場上有售。
功效:利尿、強筋骨。
生長環境:常野生或栽于村莊附近的荒地、田園及溝旁。
烹饪方法:最常見的吃法是蒸着吃。如果想來點花樣,不妨試試煎着吃。将構樹花先焯一下,加雞蛋液、面粉及少許食鹽攪拌,在平底鍋中煎至呈金黃色即可。
●槐花
特點:百花開罷方登場
春末,待百花紛紛亮相後,它就悄悄登場了,青枝綠葉就是它的舞台。
功效:清熱解毒、潤肺明目。
生長環境:山坡、公園等地。
烹饪方法:槐花香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熬粥、包包子、烙煎餅。如果是做槐花飯,則可選将開未開的大花苞,拌面後上鍋蒸半小時即可。更精細的吃法就是槐花粉了,其做法類似洛陽栾川的蝌蚪面,也叫漏魚兒。
采摘地點:以上野菜在我市周邊等地均有生長,如伊河大橋東側河灘、高新區土橋溝和五龍溝、龍門山、小浪底附近等。
(洛陽晚報 記者 郭飛飛 文/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