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以小吃著稱,就連大文豪魯迅也折服在廣州的美食下。廣州菜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
NO13:雞仔餅
雞仔餅是廣東廣州地區特色傳統餅類名小吃,屬粵菜菜系,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口味甘香酥脆,主要用料為面粉、花生、芝麻、核桃等,始創于清朝鹹豐年間的廣州,至今有270年的曆史,以甘香松化,甜中帶鹹,異香惹味著稱,含蛋白質、油脂、礦物質、維生素較高,對人體生長發育、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有極好的功效。
NO12:牛三星
牛三星是廣州西關地區的傳統小吃之一,屬于粵菜系。牛三星湯裡面一般有牛心、牛肝、牛腰,事先用酒、姜汁等調料腌制過。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
NO11:腸粉
腸粉源于老西關,目前已在全國傳開,按地理(口味)區分較出名的有廣州的西關腸粉,梅州的客家腸粉,潮州潮汕腸粉,雲浮的河口腸粉,郁南的都城腸粉等。
NO10:蝦餃
蝦餃是吃早茶必點的一道菜。上乘的蝦餃,皮白如冰,薄如紙,半透明,肉餡隐約可見,吃起來爽滑清鮮,美味誘人。可謂廣州早茶界的龍頭老大。
NO9:沙河粉
沙河粉,外文名Shahe powder,是廣東省廣州地區一種大衆化的傳統名吃之一,主要食材為大米。屬于粵菜,口味滑,爽軟韌柔勁道。因此粉最早出自廣州市沙河鎮而得名。用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帶狀,烹饪時間為15~30分鐘,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鐵、磷、鉀等營養元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
NO8:燒味
廣州人特别喜歡吃燒味,一般的快餐就會有各式的燒味可以選擇。其中明爐的做法最為正宗,醬汁略帶甜味香嫩可口。
NO7:姜撞奶
姜撞奶是一種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特色傳統甜點小吃,以姜汁和牛奶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種甜品,口感滑嫩,風味獨特。
NO6:及第粥
及第粥,廣州粥界的雙巨頭之一。相傳發明于明代。用豬瘦肉丸、豬肝片、豬粉腸加入粥中煮熟而成。色白鮮明,糜水交融,味鮮香厚。講究粥底綿滑,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客人點時,舀入小鍋燒滾,加豬心、豬肝和豬粉腸,滾熟後盛碗,撒花生米,切碎油條,伴小碟雞蛋散上桌。豬内髒又稱“雜底”,美化為“及第”,成為賣點。十分鮮味可口。
NO5:龜苓膏
廣州人怕上火,因此最愛吃龜苓膏。廣州人自制的龜苓膏呈棕褐色,為膠狀,容器是什麼形狀它便是什麼形狀,一小缽一小缽,加蜜後顯得晶瑩,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多吃為宜。
NO4:艇仔粥
廣州人愛喝粥,艇仔粥算是最經典的粥品了。它也是廣州粥界的另一個巨頭。艇仔粥以新鮮的小蝦、魚片、蔥花、蛋絲、海蟄、花生仁、浮皮、油條屑為原料,粥底綿爛,粥味鮮甜,集衆多物料之長,爽脆軟滑兼備。
NO3:竹升面
竹升面是廣東省地方傳統面食,是老廣記深處的廣式小吃之一,廣東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稱“升”。竹升面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面條、雲吞皮的一類面食。
NO2:明爐烤乳豬
又名燒乳豬。早在西周時代已列為“八珍”之一,曆史悠久,江湖地位穩固。清康熙時,曾為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肴。每逢清明時節,必是烤乳豬的暢銷季節。皆因廣州人喜好在清明節時用燒豬來拜祭先人。
NO1:白切雞
當之無愧的廣州特色美食龍頭老大!在粵菜廚壇中,雞的菜式有200餘款之多;而最為人常食不厭的正是白切雞;原汁原味,皮爽肉滑,肉質緊實,骨血分明,皮色油亮,大筵小席皆宜,深受食家青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