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大口吃肉也能快速減肥的方法——生酮減肥法。
這種減肥方法認為,隻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用脂肪來替換碳水化合物給人體供能,就能模拟“饑餓”的狀态,達到減少脂肪的目的。
近幾年,由于明星的代言,減肥機構的宣傳,這種快速、時髦,看似簡單好執行的模式吸引了大批減肥人士。
且不論到底有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其安全性也是有待論證的,長期以來其支持者和懷疑者都一直在争論。
最近一項柳葉刀關于探讨碳水化合物攝入與壽命之間的關系的文章,又一次引起關注。
文章研究了15428名年齡在45-64歲之間的成年人,調查25年的的結果是:
碳水攝入過高和過低都與死亡率上升有關,碳水攝入最低的人群,死亡率最高。
(碳水攝入占比與死亡率相關性,圖片來源于網絡)
可見,長期低碳水飲食确實不健康。
但很快,生酮法的擁護者就反駁說,這項實驗隻是相關性結論,并不能低碳水飲食和高死亡率是因果關系,證據不足。
我們來看一篇,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莊曉東等人做出的研究。
(圖片來源于中國知網)
對14000人進行的進20年随訪研究顯示:不管用什麼蛋白質或脂肪替代碳水,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增加18%的房顫風險。
莊等人認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模式會導緻蔬菜水果和谷物吃得少,而這些食物有抗炎、抗氧化效果。
這篇的觀點不再是相關性,而是肯定的因果關系。
關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心髒以及其他代謝系統的關系,還有很多有力論證,有興趣可以搜索查看。
但不知一些贊成的生酮飲食的機構抱有何種心态,依舊大力鼓吹,稱這些論文都不能明确證明,都是在玩“文字遊戲”。
對此,小妙想說面對這些論證結果,應該綜合考量,取舍利弊,簡單地說,也應該甯可信其有吧。
減肥的方式有很多,在已知條件下,選擇更健康的方式不好嗎?
其實保證各種營養物質攝入均衡,适當減少總攝入量,控制高糖、高油,增加運動量,在一定體重範圍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健康的飲食結構是怎麼樣的?食物多樣化,谷類為主
各種各樣的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盡相同,多種食物适當搭配才能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
在各類食物中應以谷類為主,并需注意粗細糧搭配,最好吃全谷物。
2019年,《柳葉刀》發布了全球飲食領域有史以來最重磅的研究。
研究的時間跨度從1990年到2017年,覆蓋全球195個國家,分析了15飲食因素,明确提出了中國人飲食當中存在的三個問題,分别是鹽吃得太多、水果吃得少、全谷物吃得少。
什麼全谷物?全谷物不等于粗糧。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給出的全谷物的定義:未經精細化加工或雖然經過碾磨、粉碎、壓片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備的麸皮、胚芽和胚乳及其天然營養成分的谷物。
簡單記住以下這些例子也可以。
市場上常見的全谷物産品有黑米、小米、大黃米、荞麥、燕麥、大麥、鮮玉米,以及各種全麥面粉、莜麥面、大麥粉、玉米面、荞麥面等。
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吃谷薯類主食250~400克,其中全谷物50~150克。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水果和薯類都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其他活性物質。
水果中的糖、有機酸及果膠等對保護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預防某些癌症等均有重要作用。
(圖片來源于網絡)
常吃奶類、豆類及其制品
奶類富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以及鈣,對身體的發育比較重要。
(圖片來源于網絡)
豆類也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以及B族維生素,加工成豆制品後更易消化。因此,應提倡常吃豆類及豆制品。
吃适量優質肉
優質肉包括魚、禽、蛋、瘦肉等,富含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
五花肉等肥肉屬于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并且是導緻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需要少吃,減重期間不要吃。
如果超過一定體重基數,或者導緻了一系列代謝問題,如糖尿病、高血脂等,可以到醫院的減重代謝科就診。
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适的控制方式,一般包括飲食調整、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總之盲目減肥不可取,選對方法很重要,健康才是我們追求的根本。
參考文獻:
[1]Zhang Shaozhao,Zhuang Xiaodong,Lin Xiaoyu,Zhong Xiangbin,Zhou Huimin,Sun Xiuting,Xiong Zhenyu,Huang Yiquan,Fan Yongqiang,Guo Yue,Du Zhimin,Liao Xinxue. Low-Carbohydrate Diets and Risk of Incid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9,8(9).
[2]馬淑然,趙春秀.膳食結構與健康——中醫食療的基本知識系列之二[J].生命世界,2020(06):56-61.
[3]耿黎明.合理膳食——健康也可以“吃”出來[J].健康中國觀察,2019(11):20-23.
[4]_.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 Lancet (London, England),2019,393(1018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