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農村,并且這裡又是盛産各種豆子的基地,所以人們在無形當中吃的豆制品較多。但是你都吃對了嗎?你知道我們在吃豆制品的時候有哪些講究嗎?今天就在我的帶領之下,一起來解讀一下各種豆制品的不同功效吧。
豆腐,一種我們天天見到的中國傳統食物,有上千年曆史。
俗話說“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錢來又滋補”。豆制品富含優質植物蛋白質、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鈣和大豆異黃酮。
其實,每種豆制品都有不同的營養特長,你可能還不知道
豆制品,營養各有特長
從廣義上來說,豆制品指的是由黃大豆、黑大豆和青大豆等以及用其加工成的食物。
相較動物肉類,豆制品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膳食纖維等成分。相較紅豆、綠豆等高澱粉雜豆,豆制品中澱粉含量少,蛋白質質量高。
除了這些共性外,不同豆制品還有自己的營養優勢。
膳食纖維高手:毛豆、豆渣
毛豆是大豆在未成熟時收獲的鮮食豆類蔬菜,它不僅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鉀、鎂元素和B族維生素含量也很高。
除了毛豆外,打豆漿剩下的豆渣也是膳食纖維高手,對肥胖症、高血壓、高脂血症、經常性便秘等疾病都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補鈣高手:豆腐、腐竹、豆幹等
大豆本身含鈣量并不算高,而做豆腐、豆腐皮、豆腐幹時,需要加入含鈣的凝固劑,所以成就了一大批“補鈣高手”。
不同的豆制品吃法不同:
北豆腐硬度較大、韌性較強,适合煎炸、做餡。南豆腐質地細膩,口感水嫩,适合涼拌、紅燒、做湯。腐竹、豆幹、豆腐皮等不管炒菜還是涼拌,口感都很不錯。
維C高手:豆芽
大豆發芽後,營養跟以前大不相同,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大豆中基本不含維生素C,而每100克豆芽中含9~21毫克。
大豆發芽後,部分蛋白質會分解為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更有利于吸收。
礦物質高手:發酵豆制品
發酵豆制品包括豆瓣醬、豆豉、豆腐乳等。
大豆發酵後,不僅産生相當多的B族維生素,而且蛋白質變成了更容易消化的多肽和氨基酸,味道更鮮美。
經發酵後,豆子中的可溶性礦物質增加了2~3倍,再加上氨基酸和多肽的幫助,使大豆中很難被人體吸收的鈣、磷等礦物質的利用率提高了30%~50%。
吃豆制品避開四大誤區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攝入25~35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
豆制品雖好,但是很多人對豆制品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
紅豆、綠豆也屬于大豆制品
大豆制品一般不包括綠豆、紅豆、豌豆、蠶豆、芸豆等澱粉豆。
這兩類豆的營養構成有很大區别,澱粉豆蛋白質含量不如大豆高,且其氨基酸構成不如大豆合理,不屬于優質蛋白。
澱粉豆也不含大豆異黃酮等有益成分,其澱粉含量高,營養更接近糧食。
所有大豆制品都能補鈣
大豆本身含鈣量并不算高,其制品中含鈣量的高低與加工工藝有關。
北豆腐、豆腐皮、豆腐幹等大豆制品用含鈣凝固劑加工,是鈣的良好來源。
内酯豆腐是用不含鈣的葡萄糖酸内酯做凝固劑,鈣含量非常少。
打豆漿時一般要加入20倍的水,且過濾掉豆渣,因此,豆漿補鈣效果較差。
大豆制品吃多了會誘發乳腺癌
黃豆中的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很多人擔心它會誘發乳腺癌。其實,植物性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是不一樣的。
植物雌激素對女性體内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雙向調節作用:
當人體内雌激素水平低時,大豆異黃酮表現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功效。當體内雌激素水平偏高時,它會表現出降低體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
許多研究表明,食用大豆制品不但不會因此患上乳腺癌,反而能降低其發生風險。
痛風病人不能吃大豆制品
雖然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豆類嘌呤含量與瘦肉類相似,但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豆類與肉類的攝入量相差較遠。
100克瘦肉很容易吃下,但吃100克大豆就有些困難了,相當于吃500克豆腐或喝2000毫升豆漿。
在大豆制品加工、制作、烹饪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嘌呤會溶解于水中而被去除。
在生活當中,像黃豆,芸豆,蠶豆等各種豆類,雖然都同屬于豆制品,營養都是非常豐富,但是他們卻有不同的功效。并且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朋友們也都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大豆制品的,像痛風病者就不适合食用大豆制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