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二姐制作的各種臘味。
袁師傅制作臘肉用的設備。
梁美英展示今年做的臘腸、臘肉。
如果桂林人春節餐桌上的美食有“出場率”比賽,臘肉、臘腸一定是“種子選手”。今年豬肉便宜,居民陽台上的臘肉香味比往年更加濃郁。 雖說臘肉口味因人而異,但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幾位“臘肉達人”,他們做出來的臘肉總是讓大部分親戚朋友贊不絕口。近日,記者走近幾位社區“臘肉達人”,揭開他們臘肉好吃的秘訣。 達人心中早有配料表 鹦鹉社區有一對夫妻,二人均已年過80,1969年從柳州融水來桂林定居。他們每年過年前總會制作臘肉,妻子梁美英負責調味,丈夫覃立狀負責制作。知道他們家的臘肉好吃,很多街坊幹脆就拿着材料到二老家一起做。 好吃的臘肉從選肉開始。二老的臘腸選用前夾肉,肥瘦比2:8最理想。以制作10斤臘腸為例,配料為高度三花酒6兩,鹽1.8-2兩,土冰糖半斤,十三香半包,胡椒粉放3塊錢左右,配料中還有自制的花椒料酒。臘肉選五花肉或者前夾肉,配料中鹽變為4兩,不需要放冰糖和胡椒粉,以原味為主。 今年二老做的臘味裡有了别樣的風味。“在上海工作的兒子已經3、4年沒回桂林了,今年他終于有機會回來,在電話裡就說想吃爸媽做的臘腸,于是今年我們提前做了很多,給他帶回上海。”梁美英笑着說。 通泉巷内也有一位“臘肉達人”矯二姐,矯二姐的手藝是跟桂林知名老牌餐館的老師傅學的,如今她正忙于制作臘肉。矯二姐的姐姐矯姐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她同樣深知其中奧妙。 矯二姐做的臘肉、臘腸一定要選擇農家土豬肉,臘腸一般用梅頭肉,肥瘦比3:7最佳;臘肉一般用五花肉,最好是肥瘦分明的五花肉。 “桂林市區臘腸口味一般會帶一點甜。”矯姐介紹,以10斤臘腸為例,配料有鹽和冰糖1.8兩,十三香和生抽若幹;臘肉則不需要放糖,鹽放2兩,“我們的秘方就是自制料酒,除了桂林三花酒外,還有八角等十餘種料子,所以我們的臘味特别好吃。” 社山橋社區的袁師傅會制作桂林口味、四川口味和廣式口味的臘腸。以10斤為例,桂林口味的配料包括1.5-1.6兩鹽、三花酒3兩、冰糖2.5兩、十三香若幹;廣東口味要放1兩鹽、三花酒3兩、冰糖半斤;四川口味在桂林的配料基礎上加入辣椒粉和花椒粉。 “腌”與“熏”的藝術 除了配料,臘肉制作的步驟也非常重要,而且肉是否要腌,用熏的還是烘的,最後的結果都會不一樣。 梁美英表示,臘腸灌好,綁完繩子後,燒一鍋熱水(底部剛冒小泡泡最佳),把臘腸放進鍋裡洗一下,就可以挂上陽台了。臘肉腌制好後,也需要燒一鍋熱水,用刀把表面的一層洗掉、刮掉,再挂上陽台。“以我多年的經驗,用水以後臘肉可以放得更久,也不容易‘哈喉’。” 挂出去時,最好是有太陽、幹燥、大風的天氣,把臘肉風幹2個禮拜左右,就可以開始烘。“以前放點甘蔗皮、柑子皮,再用炭烘7、8個小時,現在不提倡用炭火,我們就學了灌陽的方法,用鐵鍋開竈台火,鍋底下放茶葉、米,墊一層東西在上面,把臘肉放上去,關鍋蓋烘。” “桂林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煙熏味的。”矯姐表示,他們熏制時一般不用木頭,會用到甘蔗皮、柚子皮、橙子皮和米糠,熏的時候需要注意把明火滅掉。“熏的時間也很講究,我們至少會熏2-3天,每天7、8個小時,熏出來的臘肉表面會發紅發亮,聞起來、吃起來都有一股特别的香味。” 袁師傅近年來也把臘味做成了生意,為此他專門買了一台大型的烘臘肉設備。“臘味挂出去7、8成幹了,就可以放進設備裡面烘,我們一般使用炭火、甘蔗皮、橙子皮等,烘的和熏的不一樣,表面會更黃爽一些。” 萬肉皆可臘 桂林人有很深的“臘味情節”,因此春節餐桌上的臘味品種也是五花八門,臘雞、臘鴨、臘魚、臘排骨、臘豬腳、臘下巴、臘豬肝、臘連田……有居民笑稱,桂林人真是“萬肉皆可臘”。 當然,幾位“臘肉達人”自然也是制作其他臘味的高手。 梁美英介紹,臘雞和臘魚的制作方法和臘肉肯定有差别。以10斤臘雞為例,不能選老雞,最好是土雞,配料與臘肉基本一緻,但是臘雞在腌制時還需要加入老姜,挂出去之前同樣需要用熱水洗表面。“臘魚也要放姜腌,但是不用放十三香。” 矯姐表示,他們的秘制料酒中已經有姜的成分,所以在制作臘雞、臘鴨、臘豬肝、臘連田這些東西的時候,基本上按照做臘肉的方法即可,“我們的臘雞和臘鴨以原味為主,所以不會放十三香。” 當然,如果市民喜歡在外面買臘肉,挑選時也有方法。桂林市餐飲烹饪協會副秘書長羅書銘介紹,買臘肉時,首先應該看色澤,好的臘肉色澤亮麗,表面黃爽,如果色澤呈暗紅色,則表示不新鮮。購買時還可以用手捏臘肉,好的臘肉要有一定的硬度,如果臘肉發軟則不好。 記者林揚 文/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