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吃魚吃肉不如吃豆”,這話還真的有些道理。現如今,肥胖、膽固醇、甘油三酯偏高等人群越來越多,無形之中就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而大豆則屬于“心血管友好型”食物,含有6種“調脂成分”。對于愛吃肉的朋友來說,如果在日常飲食中,增加一些大豆來替代肉食,能在一定程度幫助調節血脂,保護心血管健康!
1
一顆大豆
含有6種“調脂成分”
1大豆蛋白
大豆中的蛋白質含量高達35~40%,幾乎是植物性食品原料中含蛋白質最多的食材,而且大豆蛋白屬于優質蛋白質,可以與肉類蛋白質相媲美,俗稱“植物肉”。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大豆蛋白能降低血脂濃度,有助于心髒健康——多倫多大學發表在《美國心髒協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用大豆蛋白替代13~50g動物蛋白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可降低3.6~6.0%。
2大豆異黃酮
每100g大豆中含異黃酮128mg,大豆異黃酮是植物雌激素,不僅能促進甲狀腺和膽汁排洩,增加機體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代謝,穩定血脂水平;又有較強的抗氧化性,能阻止低密度脂蛋白過氧化,減少“壞膽固醇”在冠狀動脈壁上的沉積,降低動脈硬化風險。
3大豆卵磷脂
卵磷脂又被稱作“血管清潔劑”,它可以與脂肪結合,變成水溶性的物質,從而溶解在血液中,并通過代謝排出去,起到改善血清脂質、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
4植物固醇
大豆中的植物固醇與膽固醇的結構相似,它在腸道内可與膽固醇競争,減少機體對膽固醇吸收,從而輔助降低血膽固醇水平;而且在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同時,又不影響血液中的“好膽固醇”,降脂作用更為理想。
5膳食纖維
大豆富含膳食纖維,不僅能在腸道中分隔和阻留膽固醇,還能加速腸道蠕動,從而減少機體對它的吸收率。
另外,膳食纖維能促使肝髒中膽固醇7α-羟化酶活力升高,在加速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的同時,還能抑制肝髒膽固醇的合成。
6多不飽和脂肪酸
大豆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它可以促進膽固醇的正常運轉和代謝,阻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有利于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和總甘油三酯的含量,從而減少高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大豆到底是什麼豆】◎大豆主要包括黃豆、黑豆、青豆這3大類,它們幾乎不含澱粉且蛋白質含量高;◎而綠豆、紅豆、豌豆、蠶豆、芸豆等不在大豆的範圍之内,它們澱粉含量高,稱為雜豆類。
2
除了調血脂
大豆還有3大好處!
1預防老年癡呆
大豆脂肪是優質脂肪,含有很多不飽和脂肪酸,能輔助增強大腦活力、消除大腦疲勞、促使腦細胞修複,具有一定預防老年癡呆症的作用。
2改善女性骨質疏松
中老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後,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導緻骨代謝出現負平衡,骨密度加速下降,更易發生骨質疏松症和骨折。
而大豆異黃酮通過發揮類雌激素作用,能幫助減少骨質流失,同時增加機體對鈣的吸收,提高骨密度。
3輔助防癌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吃大豆及豆制品不僅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還可能降低某些與激素相關的癌症的風險,這可能是因為大豆異黃酮對人體有雙向調節作用,能使機體雌激素處于平衡狀态。
3
大豆的7種“花樣吃法”
營養各不相同
大豆的好處這麼多,但它的吃法衆多——直接煮着吃、磨成豆漿喝、做成豆腐、進行發酵後食用……究竟哪一種更值得選擇呢?今天,可可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1熟制大豆:最能保留黃豆營養
熟制大豆包括煮大豆(如焖黃豆、鹽水黃豆、醋泡黃豆等)和烘焙大豆(指大豆用烘烤、炒制、微波等方式加工而成的産品。)
這兩類産品基本保留了大豆的所有營養成分,但其中部分怕熱的營養素,比如B族維生素等可能有所損失;不過,大部分抗胰蛋白酶因子和植酸等抗營養因素被破壞,反而能夠提高人體對營養的吸收率。
2豆漿:加水量影響營養量
大豆變成豆漿後内部的結構發生改變,蛋白質的遊離度提高,吸收率也随之提高,可達85%。
但需要注意的是,其營養素含量與加水量有關。一般來說,打豆漿時大豆與水的比例大約為1∶18~20,水加太多,同等重量下的營養含量會降低。
【小貼士】:打豆漿剩下的豆渣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控制血糖和血脂,預防便秘,并且其鈣含量也較高,可以用來熬粥、炒雞蛋、炒蝦米等。
3豆腐:凝固劑決定口感和營養
大豆變成豆腐後,蛋白質消化率可達92%-96%,且含鈣量也會增加。不過因所使用的凝固劑不同,營養含量和口感都有差别。
比如北豆腐的的凝固劑是鹵水,其口感很“粗”,鈣含量為138mg/百克,蛋白質約含12.2g/百克;而南豆腐的凝固劑是石膏液,其質地比較軟嫩、細膩,鈣含量為116mg/百克,蛋白質約含6.2g/百克。
4豆腐幹:豆制品中的補鈣高手
經過壓制濃縮而成的豆腐幹,鈣含量在豆制品中出類拔萃,高達1019mg/百克,大約是北豆腐的7倍、南豆腐的9倍,相當于10杯牛奶,且補鈣的效率是所有豆制品中最高的。
5腐竹:蛋白質含量增加
腐竹是燒熱的豆漿靜置一段時間後,上面形成的一層膜挑起晾幹而成的。
相比大豆,其蛋白質含量大大增加,約為51.6g/百克。另外,其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胡蘿蔔素、鈣、鎂、鉀等的含量也非常豐富,屬于營養價值很高的豆制品。
【小貼士】:腐竹雖然蛋白質含量高,但脂肪含量也不低。100克腐竹的熱量大約等于4碗米飯,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量。
6發酵豆制品:維生素B12的好來源
發酵豆制品包括腐乳、大豆醬、豆豉、納豆等。由于經過微生物的發酵,其中的抗營養因素被分解,消化吸收率大大提高;另外在發酵過程中異黃酮活性增加,還新産生了維生素B12。
【注意】:發酵豆制品中的鹽分一般都比較高,食用時要适量減少食鹽的用量。
7豆芽:維生素含量大增
大豆發芽後,維生素含量有大幅度的提升。比如:黃豆中基本不含的維生素C,在黃豆芽中則能達到9~21毫克;黃豆芽中的維生素B2含量約是黃豆的3倍;葉酸水平也是黃豆的3倍多。
另外大豆發芽後,部分蛋白質會分解成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有利于吸收,而且食用後不易引起脹氣等腸胃不适,更适合腸胃功能較弱的中老年人食用。
【小貼士】《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50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大概500-800ml豆漿;200g豆腐;發酵豆制品5-10g。大家可以根據個人喜愛适當選擇,但食用時有2件事情要注意:①不要過量。大豆及其制品食用過多,可能影響消化,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量。②并非人人都适合。豆制品的蛋白質、鉀元素、嘌呤等成分含量較高,痛風、急性胰腺炎、慢性腎病、慢性胃病、高尿酸血症、高血鉀症、泌尿系統結石等疾病患者,不建議食用或者大量食用豆制品。
(我是大醫生官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