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一時爽,補班火葬場。
讓我看看,有多少人還沒從補班的低落中緩過來。
朋友們,打起精神來,今兒菜菜請你們吃面了——
面條打底,鋪上色彩鮮豔的面碼,再澆一勺深色的炸醬。
一手抵住碗,一手拿筷子,從底部抄起、旋轉、翻拌,如此重複,讓面條根根分明裹上醬色。
香味撲鼻而來,趕緊撈一筷子送進嘴,面勁道、醬鹹香、蔬菜爽脆,痛快極了!
哈哈,都猜出來了吧?今天做的正是老北京炸醬面。
我小學時,跟菜爸一塊兒在北京待過幾年,時間不長,但也養成了冬天吃糖葫蘆、夏天吃炸醬面的儀式感。
這會兒剛入夏,一碗老北京炸醬面,是時候安排了。
别看老北京炸醬面開得到處都是,但哪怕在北京,最好吃最正宗的炸醬面,那也是自個兒家做的!
在家做倒也不難,無非就炸醬 面碼 面。
炸醬是好吃的最關鍵。
炸醬各家各味,有葷有素,素的多為香菇、茄子、雞蛋,葷的則有豬肉、牛肉。
我這次做的是最經典的豬肉炸醬,方子是從一位老北京朋友那兒讨來的~
炸醬用的豬肉,一定得選肥瘦分明的五花肉。
肥肉先煸油,再炒瘦肉,如此一來肥的不膩,瘦的不柴。
炸醬裡的醬要用到3種,比例也有說頭。
即黃豆醬:幹黃醬:甜面醬=2:1:1,這樣做出的炸醬甜鹹适中、不淡不齁。
黃豆醬和甜面醬,都是廚房常備的,随便哪個牌子都行。
幹黃醬首選六必居,喜歡鹹口一點可以選天源醬園。
幹黃醬水分少,和黃豆醬、甜面醬一起下鍋會太稠。
咱們用花雕先行稀釋,這個過程,老北京稱之為“澥醬”。
肉、醬備好,就可開始炸了,注意全程要小火慢炸,否則容易發苦。
做好的炸醬,放冰箱冷凍可以保存一個月,平時除了拌面,還能拌粉、下飯、炒菜,用法不拘。
至于老北京炸醬面的面碼,則豐儉由人,少的兩三樣,多的十幾種。
講究的還會随時令變化,春天會加香椿,夏天要就新蒜,冬天可配蘿蔔纓......
作為一個地道南方人,面條我就從簡了,直接上市場買了現成的。
如果想要更健康低脂些,咱們替換成荞麥面也照樣好吃。
圓滾滾的面條挂滿醬汁,嘶溜一大口,醬香在舌尖暈染,再嚼幾絲黃瓜,清爽的汁水溢出,把這初夏的胃口熨得服服帖帖。
炸醬面真的是那種哪怕丢臉,也忍不住讓人想舔一圈碗的面啊。
所有經久不衰的美食,都是無價之寶。
- 老北京炸醬面 -
[ 食材 ]
去皮五花肉500g 洋蔥半個 大蔥1根 生姜1小塊 幹黃醬100g 甜面醬100g 黃豆醬200g 花雕酒150g
白糖20g 鮮面條适量 黃瓜1根 蘿蔔1根 豆芽适量
此配方為2人份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五花肉偏肥和偏瘦的部分分開,分别切成丁
肥的部分先煸出豬油,瘦肉的部分後放,做出來的炸醬肉質不會柴
2.大蔥的蔥葉蔥根、洋蔥切小塊,大蔥的蔥白、生姜切末備用
3. 幹黃醬、甜面醬、黃豆醬裝到碗中,加入150g花雕酒攪拌均勻
4.鍋中放入5大勺食用油,油溫5成熱放入洋蔥、大蔥葉和大蔥根,炸至洋蔥大蔥呈焦褐色撈出,留蔥油備用
5.放入肥肉丁煸炸出油,再放入瘦肉、生姜末翻炒
6.瘦肉炒至變色,倒入調好的醬小火熬10分鐘
7.10分鐘後放入一半大蔥、20g白砂糖,再繼續小火熬10分鐘至醬色油潤、醬質黏稠
8.最後關火放入剩餘的大蔥末,翻炒均勻
9.燙熟的面條放入碗中,放入青瓜絲、焯過水的豆芽、胡蘿蔔絲,倒上炸醬拌勻即可
炸醬面的面,還有鍋挑兒和過水的區别。
鍋挑兒,就是直接從鍋裡挑出來,碼上面碼、炸醬開拌、開吃。
過水,則要把面撈出來過個涼水,這是年輕人比較喜歡的吃法,夏天吃尤其爽快。
初夏不貪涼,本中年少女選擇鍋挑兒。
做的時候費工夫,吃的時候也有講究。
面不用放多,不然拌不開;醬不用放多,否則容易鹹。
一小把面躺在碗底,周邊碼上面碼,正中間淋一勺炸醬,您請慢用~
說起北京美食,除了炸醬面,還得有一碟驢打滾。
做起來可簡單,糯米糊蒸熟,擀薄後抹一層紅豆沙,卷起來撒上黃豆粉就好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