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菠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可是大力水手的最愛。菠菜,文雅一些的叫法是鹦鹉菜,又叫紅嘴綠鹦哥,很是生動形象。
《本草綱目》中認為,食用菠菜可以“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中,止渴潤燥”。古代阿拉伯人也稱它為“蔬菜之王”。
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且營養極為豐富,因其維生素含量豐富,還被譽為“維生素寶庫”,糖尿病、高血壓、便秘者更宜食用。
但是,網上有這樣一種言論!
菠菜不能和豆腐一起吃!那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網上的邏輯:菠菜 豆腐=腎結石。
他們認為,菠菜富含草酸,豆腐含有鈣質,兩者同時食用的話會形成草酸鈣,草酸鈣在腎髒裡積累就變成了腎結石。
因此,大家開始談菠菜豆腐色變。且這樣的理論也被廣泛流傳,姥姥告訴媽媽,媽媽告訴我們。試問誰從小沒被教導過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呢?
實際上,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菠菜和豆腐可以一起吃。
真相到底是什麼?
腎結石形成的過程是某些因素造成尿液中晶體物質濃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過飽和狀态,析出結晶并在局部生長、累積,最終形成腎結石。
如果說,在吃菠菜的時候,同時吃豆腐,豆腐中的鈣可以中和草酸,在胃腸道形成不被人體吸收的草酸鈣,草酸鈣是一種沉澱物質,我們把這個沉澱物吃到胃裡,短時間内胃酸沒辦法完全解決。這些沒有被溶解的草酸鈣隻有一個命運:随着粑粑排出......
"菠菜豆腐"鈣吸收率的體外模拟實驗研究表明:
菠菜和豆腐一起炖的時候,由于菠菜含有草酸,因而降低了菠菜豆腐中可溶性鈣的含量,菠菜比例越高,可溶性鈣越少。
草酸溶于水,如果菠菜用水焯兩分鐘,然後将水倒掉,可以去掉80%的草酸,從而增加可溶性鈣離子的含量。
也就是說,菠菜和豆腐一起煮的時候,豆腐裡的鈣會提前和菠菜在胃腸道形成草酸鈣。而沒被溶解的草酸鈣是難以被吸收的,沒有吸收也就無法進入腎髒等器官,也就沒有機會在腎髒裡引發結石。
平常我們聽說的草酸鈣引起腎結石,是因為我們吃進去的草酸和身體裡的鈣結合成了草酸鈣,腎髒裡草酸鈣積累多了就成了腎結石。
從上可知,反而是單獨吃菠菜可能會促進結石形成。
實際上,蔬菜裡面的草酸含量非常少,菠菜中的草酸含量大概為0.97%,而大多數蔬菜的草酸含量隻有0.3%左右。草酸是一種我們人類無法利用的物質,吃進去的草酸被胃腸道吸收之後,會随着尿液排出體外。
如果菠菜中的草酸單獨攝入,可導緻血中草酸含量增加,那血中的草酸就可以結合血液中遊離的鈣離子,導緻草酸鈣在腎裡面沉積,如果長期大量的攝入草酸,就有可能導緻低鈣血症,同時促進腎結石的産生。
“惹禍”的腎結石
腎結石是醫學研究領域極為常見的腎髒慢性疾病, 腎結石變成尿毒症的幾率,目前臨床上尚沒有确切的數據。
但是,不同患者受自身體質差異的影響,早期無明顯症狀,随着病情的發展和結石體積的增大,容易對患者尿路造成嚴重堵塞,給患者排尿形成巨大困擾。
若未能及時就醫,任由其症狀的加深和影響範圍的擴大,将發展成為尿毒症,對患者生命健康産生嚴重威脅。
所以,需要注意❗菠菜再好也不能天天吃,否則體内草酸量會增高,增大慢性腎髒病的風險。
記得烹饪時,先将菠菜焯下水再炒或者涼拌更佳哦~
- 參考文獻 -
【1】 代修玲. 拒絕腎結石謹記“誤拖延”[J]. 人人健康, 2019.
【2】 常山雨. 菠菜和結石[J]. 食品科學, 1980(05):33.
【3】 李波, 孫科祥, 劉鋒. "菠菜豆腐"鈣吸收率的體外模拟實驗研究[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6(11):57-5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