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奪冠後吃了一餐中國地道傳統的美食——豬肉韭菜餃子慶祝,關于餃子的淵源你又知道多少呢?快來了解一下這無比常見又十分“溫情”的傳統美食——餃子吧。
為什麼很多老外喜歡吃餃子?我的一位外國朋友,也是我大學時代的外教老師,癡迷中國美食,但在衆多中國美食當中,他還是最鐘情于餃子。他喜歡吃餃子的原因有這麼幾點:
一是餃子确實口味不錯,而他更偏向于煎餃。另外現在餃子也很容易制作,超市裡現成的速凍餃子有各種各樣的。想吃得更家常一些,即使不會擀餃子皮,也可以買到現成的,非常方便。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向往中國文化的外國人,覺得餃子就是一種文化符号。因為很多中國節日,中國人都吃餃子。而且餃子的曆史很久,他覺得吃餃子,就仿佛體驗到了地道的中國文化。
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關于吃餃子的傳統作為中國人的我,其實一開始也忽略了身邊這種平凡的美食。查閱了資料才發現,原來餃子這種習以為常的食物,其實意義非凡。
“更歲交子”:北方傳統的春節習俗,包餃子講究在除夕夜子時也就是十二點之前包完,取意更歲交子。這一刻,華夏大地,萬家團圓,不約而同都用餃子來慶祝。
在我們河南,除夕的下午三四點鐘就開始包餃子。此時家族裡的所有男丁彙集起來,一同前往祖墳裡去“請祖宗”。請完祖宗,回到家中大概五點鐘左右,餃子也剛剛煮完。新鮮煮好的餃子,盛好的第一碗餃子擺到先人的牌位和遺像前,讓祖先吃上第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頭鍋餃子二鍋面”和“原湯化原食”:為什麼講究第一碗餃子先給長輩?第一鍋煮出來的餃子清瑩光潤,吃到嘴裡也是爽滑利索。咬上一口不論是素餡還是葷餡兒,都會讓香氣裹着湯汁在口中蔓延。所以第一鍋盛出來餃子,一般都會先給長輩或者客人,并且随後奉上一碗餃子湯,其名曰“原湯化原食”。這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尊敬長輩,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
“出門餃子回家面”:中華民族是非常戀家,以家為中心的民族,父母在,不遠遊。真的要遠行了,吃上一頓家裡的餃子,餃子形狀扁圓,寓意盼望着可以早日回來團圓;等回到家裡,再吃上一碗長長的面條,寓意可以和家人在一起長長久久。
餃子的曆史公元五世紀,也就是大約隋唐時期,餃子已經是漢族的普通食品。新疆吐魯番唐代墓葬裡發現的餃子,已經與今天的餃子形狀無異。
到了宋朝,餃子已經成為獨立的食品了,海納百味。人們根據自己的口味制作餃子。宋朝以後,各種各樣的餃子吃法越來越多,蒸煮煎炸炒等各有特色。也因為餃子形如金元寶的造型,人們也漸漸把它當做吉祥如意的象征。
明朝時期,民間便将銅錢包在餃子裡,吃到銅錢的人一年都會有好運相伴。我小的時候,在過年,奶奶還會特别包一枚硬币在餃子裡。我現在長大了,奶奶也已去世,這種習俗也逐漸消失了。
溫情的餃子傳說
東漢神醫張仲景告老還鄉,正值嚴冬。一路上見到很多耳朵生凍瘡的窮苦百姓,仁醫仁心。他便買來羊肉和藥材,把羊肉和藥材一起放在鍋裡煮。待羊肉熟了以後撈出切碎,用面皮裹着碎羊肉和藥材包成耳朵的樣子,然後再下鍋。用原湯把包好餡料的面皮煮熟,做好命名“祛寒嬌耳湯”。一碗湯,兩個嬌耳,分發給窮苦的百姓,人們吃了之後,渾身暖和,兩耳生熱,再也沒人耳朵被凍傷了。至今北方的傳統,陰曆十月一和冬至還必定要吃一頓餃子,還有不吃餃子會被凍掉耳朵的說法,想必也是為了懷念這位醫者仁心的醫聖吧。
關于韭菜豬肉餡兒餃子女神谷愛淩吃的這個餡兒,我母親也經常做。韭菜不僅有獨特的韭香而且還去腥解膩,搭配五花肉做成餃子餡兒,吃起來非常不錯。選用五花肉,這樣煮熟後析出的油會多一點。吃餃子,油多一點更香。每次包餃子,如果吃葷餡兒,多來點兒肥的,吃起來更贊。
還有一個小建議:吃不完的餃子,冷藏好,等下一頓蒸一蒸,吃起來的味道讓人驚喜。
寫在最後女神谷愛淩奪冠,選擇的是傳統美食餃子,據說接下來還想要吃北京烤鴨,也是北京的一張美食名片。我想起了這麼多關于餃子的内容,供大家參考。
所謂吃貨,不過是太熱愛這個世界而已。歡迎關注人間滋味JYM,我們在美食的路上探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