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是因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所形成的,人個體在形态結構和功能活動方面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特性,與心理性格具有相關性。人體質的不同,在對外界刺激産生反應時,其表現也會有一定差異,在對某些疾病因子上,也有着易感性的區别。換言之即是,因體質的不同,在特定條件下患某種疾病的概率,會不一樣。
對于體質中的濕熱質,它具體會是怎樣的呢?這裡就随小康一起來了解一番。
一、認識濕熱體質濕,指水濕,可有内濕和外濕之分,外濕指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等外來水濕入侵人體,内濕則是與消化系統有關的病理産物,多認為與脾胃失運有關。熱則是指熱像。而濕熱則是濕和熱同時入侵人體的的一類症狀。
濕熱體質則多是因先天禀賦異常,滋補不當、濕邪入侵、肝郁氣滞、熬夜、嗜煙酒等原因所引起的體内濕熱并存的體質狀态。因“濕”和“熱”之間可有互相轉化,因此濕熱體質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
二、濕熱體質的表現濕熱體質者一般可見肢體困重,形體偏胖或消瘦。可見面垢油光、多有痤瘡粉刺、常感口幹口苦、眼睛紅赤、心煩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結或黏滞、男性多有陰囊潮濕、女性常有帶下增多。性情多急躁易怒,不耐受濕熱環境,易患皮膚疾病,如痤瘡、濕疹、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
當然,濕熱體質的表現與其濕熱蘊結部位有很大關系,在皮肉是可見濕疹或疔疱;在關節筋脈可見局部腫痛,在髒腑可見脘腹痞滿,惡心厭食,便溏稀、口苦食欲差、尿頻等。
三、濕熱體質的調理
對于濕熱體質的調理,首先要分清自身是濕重還是熱重。濕重者偏困頓便稀,熱重者偏口幹痤瘡,但總體原則還是以清熱利濕為主。調理方式首選飲食和生活習慣。
飲食方面: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選擇具有清熱祛濕作用的食物,如綠豆、黃瓜、冬瓜、苦瓜、西紅柿、茄子、絲瓜等。少吃辣椒、牛羊肉、韭菜、花椒、火鍋等辛溫助熱食物。
生活方面:重點在于舒展筋骨關節,一增加身體的柔韌度,多選擇天然材質的衣服,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盡量避免長期處于濕熱環境,室内應注意幹燥祛濕。
用藥方面:可選擇藿香、荊芥、薏米仁、窦口、竹葉、栀子等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中藥日常用作茶飲或藥膳使用。對于病理表現比較明顯者,可選用中成藥進行對應調理,如藿香清胃片、六一散等。
四、溫馨提示
對于濕熱體質者,因熱與濕存在依附關系,故生活中應特别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當然,還是要提醒的是,對于用藥,一定要搞清自己體質再對症調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