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脾胃虛弱是什麼樣的症狀

脾胃虛弱是什麼樣的症狀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04 05:57:15

脾胃虛弱是什麼樣的症狀?經常有中醫和患者交流時說:脾胃虛弱、脾虛,那到底脾虛有什麼表現呢?脾虛很重要一點就是消化能力較弱,陽氣不能升發,水濕不能運化,體内有很多濕氣,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脾胃虛弱是什麼樣的症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脾胃虛弱是什麼樣的症狀(脾胃虛弱有什麼表現)1

脾胃虛弱是什麼樣的症狀

經常有中醫和患者交流時說:脾胃虛弱、脾虛,那到底脾虛有什麼表現呢?脾虛很重要一點就是消化能力較弱,陽氣不能升發,水濕不能運化,體内有很多濕氣。

脾胃虛弱具體表現

1、不想吃東西,或飲食減少;

2、胃脹腹脹,吃一點就飽了,或者感覺食物堵在胃裡下不去;

3、大便稀,容易腹瀉;

4、容易疲倦、乏力、沒精打采。

食欲不振

常用于脾胃虛弱的中藥

1、人參:用于各類脾虛證

人參

(1)脾氣虛:可用于脾氣虛衰導緻的食量減少、腹脹、大便溏稀、肢體倦乏等,常配伍白術、茯苓、甘草等,如四君子湯

(2)中氣下陷:中氣即脾胃之氣,中氣下陷常導緻久瀉、脫肛、胃下垂、眼皮沉、小腹下墜感等。常配伍黃芪、白術、升麻等,如補中益氣湯

(3)脾陽虛:可見腹痛、手腳冷、浮腫等,可配伍白術、幹姜、炙甘草,如理中丸。或見胃痛、腹痛,遇冷則痛加劇,配伍蜀椒、幹姜、饴糖等,如大建中湯

(4)脾陰虛:脾失于滋養運化,常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後腹脹、大便困難或不暢、口幹等症狀。常配伍山藥、蓮子等健脾養陰。

2、黨參:雖比人參力道弱,但更注重補脾胃之氣

黨參

(1)中氣不足:常見身倦乏力、食少、腹脹、大便溏稀等。配伍白術、茯苓、甘草,為四君子丸。再加上陳皮、半夏,為六君子丸。再加上木香、砂仁,為香砂六君子丸

(2)中氣下陷:典型特征就是髒器下垂,久瀉、脫肛。常配伍黃芪、升麻等,升陽舉陷。

(3)肥胖:改善脾虛兼痰濕導緻的肥胖,配伍茯苓、桔梗、扁豆等。

3、黃芪:各類氣虛常用,尤其善于改善中氣下陷

黃芪

(1)脾氣虛弱

可單用黃芪熬膏,或與黨參或人參合用,為參芪膏,用于虛人長期補虛。

如果以飲食減少、大便溏稀、腹瀉為主,則黃芪配伍白術,為芪術膏

脾氣虛兼有陽虛,腹中痙攣性疼痛,遇冷則痛加重,得暖則痛減輕,可配伍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棗、饴糖,為《金匮要略》黃芪建中湯

(2)中氣下陷

用于中氣下陷,髒器下垂,小腹、肛門有下墜感,脫肛,或伴有身體、眼皮沉重感,甚至陽氣郁結而不能宣散所緻發熱等。

黃芪配伍人參、白術、升麻、柴胡等,構成《脾胃論》補中益氣湯,或者制成中成藥補中益氣丸,用于上述症狀。

4、山藥:除了補脾氣,還能補脾陰

山藥

(1)脾氣虛

山藥可用于脾氣虛導緻的疲倦乏力,食欲不振。

山藥健脾,則同時還略兼有澀性,能緩和腹瀉、大便溏稀。山藥炒後止瀉作用增強。

可用山藥單用研末,白糖調服,即山藥糊。但隻适用于症狀比較輕微者。

如果氣虛比較嚴重,單用山藥力道就不夠了,需要入複方中使用,比如參苓白術散,以山藥配伍人參、白術、茯苓、白扁豆等,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狀。

中氣不足、氣短乏力、胃下垂,可配伍薏苡仁、黃芪、黨參等熬粥,即山藥薏苡仁粥

小兒脾胃虛弱,不想吃飯,且消瘦,可用山藥配伍雞内金、焦白術、茯苓、山楂等,健脾開胃消食。

山藥薏苡仁粥

(2)脾陰虛證

脾陰虛常見症狀有口幹唇燥,消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或便秘,煩熱失眠等,可配伍扁肉、蓮肉等藥。

有的人吃了山藥之後胃更不舒服了,是因為山藥有滋潤之性,更适合用于脾陰虛的情況,如果脾虛導緻水濕内停,也就是有濕證的情況,用山藥反而會加重濕盛,造成症狀加重,如消化不良的情況加重,胃的滿脹、堵塞的感覺加重

小貼士:

一個區别能否吃山藥的方法:如果舌頭細小、舌苔幹,又沒有痰(脾胃陰虛),可以用山藥;如果有消化不良,胃脹,兼有舌苔白厚,舌胖大有齒痕的情況,就不宜用山藥。

5、大棗:用于脾虛所緻乏力、食少、腹瀉

大棗

大棗善于補中益氣,作用和緩,用于脾氣虛,常常感到疲倦乏力,食欲不佳,大便溏稀等輕症

可用大棗、小米或糯米、食糖熬制而成的大棗粥

如果氣虛乏力嚴重,身體提不上勁,常作為輔助藥,與人參同蒸,蒸後搗爛,搓成丸,即《醒園錄》棗參丸。

《傷寒論》小建中湯,即饴糖、桂枝、芍藥、炙甘草、生姜、大棗,用于胃痛、腹痛,遇暖痛減輕,按患處痛減輕,或心慌,突突地跳,心煩不甯,面色淡白等症。現用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神經衰弱、慢性肝炎等見有上述症狀者。

大棗粥

6、太子參:更适合虛不受補的人和兒童

太子參和人參等參類功效近似,可以氣陰雙補,但補益力道略弱、平緩。所以,更适合于氣虛不是很嚴重的,或者虛不受補的人,或者少年兒童。

如患者體虛,常見神疲乏力,食欲不佳、自汗等症狀,常與山藥、白扁豆、炒谷芽、五味子等配伍,健脾養胃。

如果是兒童厭食,或者進食較少的情況,可與陳皮、雞内金、山楂等配伍健脾開胃消食,如兒寶(有中成藥兒寶顆粒)。

7、扁豆:用于脾虛兼有濕證所緻食欲減退、嘔吐腹瀉

扁豆(白扁豆)

扁豆既能益氣健脾,又能化濕和中。用于脾虛兼有濕證,常見症狀多見食欲缺乏、體倦乏力、嘔吐或者腹瀉等。

但扁豆的補氣健脾作用是較為微弱的,常用作脾氣虛用藥的輔助。如果脾虛較重的,隻用扁豆食補效果就太慢了。

可組方使用,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參苓白術散,以扁豆配黨參、白術、茯苓等益氣健脾、除濕藥。

如果是小兒脾虛兼有濕證,而厭食、食欲減少,可用扁豆與白術、砂仁、雞内金等配伍,健脾除濕開胃。

如果是嬰兒脾虛夾濕,導緻腹瀉者,扁豆可配伍薏苡仁、雞内金,研末調服。

#哆咖醫生超能團#

參考資料:

《傷寒論》《金匮要略》《脾胃論》《醒園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國藥典》《中華臨床中藥學》


本文為黃藥師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請注明來自頭條号黃藥師手記。

文中涉及處方、用法,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其它用途,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需就診,請到正規醫院專業醫生處辨證論治。有問題歡迎留言,大家一起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