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忘帶鑰匙,85歲的媽媽手忙腳亂地從窗口爬進屋子開門,可65歲的女兒還是沒忍住失禁,像小女孩般靠着媽媽茫然哭泣……這是電影《媽媽!》中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電影講述了高齡媽媽獨自照顧65歲身患阿爾茨海默病女兒的感人故事,在收獲觀衆淚點的同時,也将阿爾茨海默病再次帶入公衆視野。
在今年的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到來之際,羅氏制藥中國再度攜手各界夥伴,通過在園區舉辦“勿忘我餐廳”、老人記憶關愛分享會等活動,繼續提高阿爾茨海默病的社會認知,并呼籲社會各界加強對老年認知健康的關注,共同守護珍貴記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内科樓之茵教授、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創始人顧春玲女士、愛·米粒認知症家屬互助會發起人Emily與老年志願者們一起為“羅氏勿忘我餐廳”揭牌
讓記憶不再沉默,早診斷早治療很重要
《媽媽!》的打動人心,建立在對阿爾茨海默病家庭的真實刻畫上,片中的心酸與掙紮,是中國千萬阿爾茨海默病家庭的縮影。
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迹象往往是近期記憶的丢失,後期将持續影響患者的記憶能力、認知能力、溝通能力乃至自理能力。現實的照護困境、高昂的經濟負擔……随疾病進展而加劇的種種矛盾,讓阿爾茨海默病從個人的健康問題,變為不可回避的社會議題。
各界夥伴共話阿爾茨海默病防治
中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伴随着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将突破3000萬。然而,雖然患病人群龐大,但阿爾茨海默病仍面臨着“三低”的尴尬:認知程度低、就診率低、接受治療的比例更低。
“早篩查、早診斷、早就診”被認為是當前阿爾茨海默病防治的“破局點”,對于預防和延緩疾病發展而言至關重要。
阿爾茨海默病是導緻老年期癡呆的最常見疾病類型,起病隐匿,慢性進展。公衆對于該病有很多認知誤區,部分患者在就診時已錯過最佳幹預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内科樓之茵教授表示:“我國目前正逐漸步入老齡社會,在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來臨之際,加強公衆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正确認識,積極預防疾病發生,進而改善患者預後,對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照護者、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意義重大。”
上海緻力打造首個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
9月21日,上海長甯區的一間“記憶咖啡快閃檔口”引人駐足,羅氏制藥的員工志願者們擔任起了認知症的科普講解員,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公衆傳遞認知症知識,亦傳遞關愛意識。這間“羅氏記憶咖啡快閃檔口”是“甯聚愛 在憶起”2022年長甯區老年認知障礙關愛月活動的一環。長甯區正着力探索打造全市首個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已率先實現了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全域覆蓋。
同一天,羅氏制藥中國總部園區内,關愛亦在延續,“勿忘我餐廳”在羅氏園區開幕。作為“認知症友好機構”,羅氏再度攜手各方夥伴相聚,共話阿爾茨海默病防治與生态圈建設。
老年志願者們在“羅氏勿忘我餐廳”與員工親切互動
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創始人顧春玲表示:“阿爾茨海默病的困境不僅源于疾病本身,更有經濟、照護乃至社會環境的負擔,且不隻作用于患者,亦作用于照護家屬。這也是我們長期緻力于打造認知症友好社區的初心,幫助患者和家屬找回安全和溫暖,讓他們不再是一座孤島。”
“生活被‘綁定’、疲于奔命、無暇顧及自身是很多照護者令人心疼的現狀,也是亟待解決的困境。” 愛·米粒認知症家屬互助會發起人Emily的媽媽身患阿爾茨海默病,在活動現場談及照護日常,她感觸很深,“我們經常在家屬群裡互相打氣,照護者也需要被關愛,關愛好自己,才有心力關愛家人。”
羅氏制藥中國客戶交互業務模式特藥領域負責人陳少峰先生在分享會上緻辭
業内人士認為,推動腦健康相關行動納入健康中國行動整體規劃、加速完善中國阿爾茨海默病防控體系,是各界的期待。這有賴于政府、醫療服務體系、企業及家庭等多方主體共同發揮作用,發揮“生态圈”的力量。“防治阿爾茨海默病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羅氏制藥中國客戶交互業務模式特藥領域負責人陳少峰表示,希望繼續擴大打造認知症友好環境,亦希望為整體疾病防治水平的提升、生态圈的建設提供一個深度交流的平台。
采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蔣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