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村子叫秦灘集,是個集市,逢農曆二、八成集。
小時候最喜歡趕集,但即使看見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能把它“收入囊中”,因為那時候家裡比較拮據,總不能喜歡什麼就買什麼,也就是湊湊熱鬧、長長見識、過過眼瘾罷了。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說白了趕集就是沒有目的的玩耍。
隅首是集市最繁華的地方。隅首的兩側,有兩家固定的攤點,一家是打燒餅的,一家是炸肉盒子的。那時候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燒餅和肉盒子是使我饞涎欲滴的美食,每逢趕集,我就會站在炸肉盒子和打燒餅的攤點附近看一會熱鬧,順便聞聞濃郁的肉盒子氣味和混合着芝麻及麥香的燒餅氣味。
炸肉盒子用的是平底鍋,主家一大早就要做好準備,一大盆和好的油面,一大盆冒尖的餡料,放在一個大案闆上。炸肉盒子一般是兩個人,一個人手抓一個面團,捏扁,塞進一團餡料,包成一個面團,再放在案闆上用手壓扁成碗口大小,約一公分厚度,放進熱油鍋中炸制,等肉盒子的底面變成金黃色,再用專用的扁木片将肉盒子反過來,将另一面也炸至金黃色,就出鍋了。另一人則專門負責燒火和售賣。
炸好的肉盒子顔色金黃、香氣四溢,老遠就能聞到這誘人的氣味。跟着大人趕集的小孩子們走到這裡,會扯着大人的衣角頓足不前。大人們就會掏出一毛錢遞給攤主,為孩子買一個肉盒子。攤主用夾子夾上一個肉盒子,用草紙簡單包一下遞給小孩,小孩接過來會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滿嘴流油,十分香甜。大人看着孩子解饞的樣子,也是滿臉慈祥的幸福狀。
那時候包肉盒子等油炸食品的是草紙,根據食品的類别不同撕成合适大小的四方形或長方形。主要是防止油污沾到手上,也有防止熱炸食品燙手的作用。或許你認為草紙不衛生,但是當年的草紙應該是小作坊用原始的工藝制作的,不會加化學物質和增白劑等成分,應該比現在看着很白的餐巾紙、衛生紙安全。現在年農村飯店或者食品攤販用的低檔次餐巾紙多含有滑石粉等增白劑或熒光劑。
在當時那個年代,肉盒子不是一種普通的食品,一般人一年也吃不上幾次肉盒子。出嫁的閨女回娘家,會到集上買上十個肉盒子當做一份禮品帶到娘家去走親戚,來孝敬年邁的父母或犒賞哥弟家的侄子。
小時候奶奶非常疼我,姑姑們來走親戚帶的好吃的東西,奶奶都會留着給我吃,特别是在集上剛買的肉盒子,奶奶會趁熱給我或者留到我放學。一轉眼,我已到了中年,奶奶去世已經二十多年了。
在成武縣城有一家炸肉盒子的,攤點叫什麼名字我忘記了,但大家都習慣的稱之為“水利局肉盒子”,因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個攤點在縣水利局附近而得名。現在水利局搬走了,肉盒子攤點也搬到了漢泉路北段路東,兩家沒有了任何關系,但大家還是叫“水利局肉盒子”,生意一直很紅火,也算是成武縣的特色小吃。
他家的肉盒子可以灌雞蛋,肉盒子炸至五成熟的時候,在上面戳一個口子,然後灌進一個雞蛋,再炸熟。咬上一口,外皮酥脆,混合着粉條、肉沫和雞蛋的味道,十分可口。
小時候的肉盒子其實并不含多少肉,餡的成分主要是粉條。那時候感覺肉盒子好吃,是因為飯菜油水少。現在生活水平提升了,人們從吃的飽、吃得好、吃的安全到現在講究吃的健康,生活有了質的飛躍。肉盒子等因為是高脂肪食品,不再是我們羨慕和渴望的美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