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1月24日電 題:“國民美食”沙縣小吃:從案闆躍上“雲端”
新華社記者林超、秦宏
“砰、砰、砰”,23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沙縣小吃技藝傳承人李賢錦反複用木槌在案闆上捶打一塊豬肉,向遊客展示如何制作沙縣小吃的招牌菜“扁肉”。經營沙縣小吃20多年,他揮舞木槌的右臂明顯比左臂粗了一圈。
11月18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文昌美食街,沙縣小吃技藝傳承人李賢錦(左)在捶打一塊豬肉制作沙縣小吃的招牌菜“扁肉”。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打扁肉如今大部分都是用機器完成的。”李賢錦說,原來手工捶打2斤扁肉得花1個小時,如今用機器隻要幾分鐘,口味、品質基本不變。
用木槌反複捶打豬腿肉上千次,是制作泥狀扁肉餡的訣竅,也是沙縣小吃自稱“千錘百煉的美食”的由來。在過去的20多年裡,李賢錦和其他小吃業主正是憑借“千錘百煉”的勁兒,将8.8萬家沙縣小吃門店開到了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創造了年營業額近500億元的“國民小吃”品牌。
11月18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文昌美食街,沙縣小吃經營業者再為顧客上美食。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物美價廉的沙縣小吃,憑借近年來的現代化創新,高強度勞動已成為曆史。記者在沙縣小吃産業園區内看到,沙縣小吃“四大金剛”的制作方法均完成了升級:除了扁肉可以依靠機器自動捶打,拌面也用上了自動撈面機,蒸餃來自中央廚房統一制作和配送,炖罐可用半成品材料制作。
“原來小吃業主每天一睜眼,就要花數小時買菜、加工、備料,占用了大量精力。如今已經有約50%産品可以使用半成品加工,至少減少近三分之一的操作時間,大幅度降低了生産成本。”沙縣小吃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說。
11月18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産業園,沙縣小吃産業發展中心主任羅光華(中)在向媒體記者介紹沙縣小吃餐飲連鎖供應鍊服務系統。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記者了解,在推動工業化生産過程中,沙縣緻力于保留沙縣小吃“老味道”。比如,為了留住花生醬的傳統香味,三明沙陽食品有限公司放棄了高效的電磨,而是使用電機驅動石磨的生産方式。公司總經理鄧慧珍說:“我們希望保留傳統風味,這是小吃産業的靈魂。”
創新,不僅讓沙縣小吃在激烈的餐飲市場競争中脫穎而出,而且産業鍊開始逐漸延伸。包括配料、餐具、休閑食品在内,沙縣目前研發出的小吃相關産品已有1000多個品種。僅在沙縣小吃産業園區内就有相關加工企業72家,年産值3億多元。
如今,沙縣小吃最大的創新思路在“雲端”。張鑫說:“小吃餐飲集團已有1600多家門店實現經營數據上雲。在數字化信息平台上可以随時看到供應鍊上的實體店經營、外賣、現金流、采購等數據,實現對市場的快速反應。”
“利用互聯網技術工具,打破門店經營固有的邊界,建立起沙縣小吃自己的供應鍊、收銀體系和互聯網銷售,是沙縣小吃下一步要做的大文章。”沙縣縣委書記楊興忠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