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肉是中國腌肉的一種,常流行于南方一帶,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和雲南,腌好的臘肉,透明發亮,色澤鮮豔,黃裡透紅,經過烹饪之後,入口肥而不膩,瘦不塞牙,鮮香醇厚,尤其到了過年的時候,誰家要是煮臘肉,隔着老遠都能聞見,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贊語,在我家附近,就嫁過來這麼一個湖南妹子,一直保持着吃臘肉的習慣,還會經常分給我們一些嘗鮮,臘肉都是從老家郵寄來的,想在本地買臘肉,卻幾乎買不到?為什麼北方人不腌火腿臘肉呢?
說來說去,這就牽扯到了一個環境問題,中國地大物博,飲食習慣,風俗人情,各不相同,可以說差異化很大,就拿腌臘肉來說,對溫度、濕度、環境的要求,十分重要。
南方臘肉南方的氣候環境,整體偏暖和一些,即使到了冬季,也能輕松抵禦,臘肉不是近代人發明的,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通過殺豬宰羊的方式,慶祝節日,吃不完剩下的肉類,很快就會變質了,雲貴川、湘鄂贛地區崇山峻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也并不便利,想趕集賣豬肉,要步行很長的山路,雖然現在修的全是油漆路,但古代達不到這個條件。
于是,聰明的古人就想到了腌肉,用鹽保鮮的方式,将臘肉腌起來,用粗鹽、辣椒、八角、醬油等調味品,先把肉塊腌制三天,再挂在通風的地方,進行晾曬,這方法果然湊效,臘肉變得久而不腐,長期保持香味,最後再煙熏一遍,故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後來又經過多方改進,臘肉終于研究成功,一直流傳到了今天,經久不息。
一代傳一代,大家都按照祖上的手藝,精心制作着臘肉,每到年底的時候,臘肉必須要有,用家鄉話說,這叫做“年味”,沒有了臘制品,也就沒有了臘味,所以說,南方人喜歡吃臘肉,除了傳統觀念的影響,還有環境因素,從小吃到大的美食,啥時候看見都要流口水,怎麼吃都吃不夠,即使遠嫁了,也不能忘記。
臘肉對環境的要求很敏感,腌的時間不對,臘肉容易變質腐爛,一般在冬至前後,此時溫度适宜,做出的臘肉才好吃,在四川、湖南一帶,家家戶戶都要做,現在交通雖然方便了,也有冰箱、冰櫃了,但是腌臘肉的習俗,卻一直延續保留了下來。
北方臘肉北方為什麼沒有腌制臘肉的習俗呢?說到底,也是跟環境有關系,從立冬開始,北方進入寒冬模式,長期保持零下的問題,宰豬殺羊割肉,都不需要冷凍,直接放在室外就可以了,因此,古人也沒有留下腌臘肉的習慣,小夥伴們的童年,也很少接觸臘肉。
北方人居住較為集中,溝通也比較方便,在較早的時候,屠戶宰殺一頭豬,在本村基本就賣幹淨了,也可以拿到集市上販賣,距離都不遠,大概五裡路的樣子,古代沒有冰箱,夏季儲存不方便,人們經常一頓一頓的買,經常吃宰殺的新鮮豬肉,不比臘肉香嗎?
就拿家鄉魯菜來說,所用到的食材,幾乎都是新鮮食材,沒有陳年舊貨,更沒有臘肉、臘魚一類的,山東壽光有着全國最大的蔬菜基地,供應着很多大城市,還有沿海的漁業,一年四季,物産供應充足,根本不需儲備食材,臘肉、臘魚很少,鮮貨都随時有。
在北方想吃臘肉,幾乎都不怎麼正宗,但是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有遠嫁的姑娘,或者有親戚在南方的,都會郵寄一些土特産,其中就有臘肉,很多北方人也曾嘗試過腌制,但均以失敗告終,主要是氣候不達标。
古人在保存豬肉的時候,機緣巧合之下,發明了臘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或者說傳統,生活在北方的人,不用擔心豬肉變質,就像東三省,有半年的時間處于冬季,肉都是放在室外保存,不用擔心變質腐爛,所以說,也沒形成吃臘肉的習俗。
三裡不同俗,五裡改規矩,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如果朋友用土特産招待我們,咱們也不要生氣,入鄉随俗,就是最好的打算。
長期食用臘肉是否健康?專家建議少吃,尤其是胃病患者禁食,除了鹽分高,大量進食油脂固然于健康不利。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保護原創,發現必究,我是食味菜譜,熱愛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關注我每天學習做菜,總會給你驚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