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物産豐富的江南,蘇州一向是不缺各類山珍海味食材的,豐饒的物産也造就了豐富的美食。
秋天的蘇州,有大閘蟹、有桂花糖藕、還有雞頭米……而蘇州的美食遠不止這些。去蘇州吃什麼?
1.蘇式面蘇州人有多愛吃面?逢年過節都要吃面,元宵節上燈前要吃面,“上燈吃面,落燈吃圓子”;二月做春社,社面不可少;六月六天贶節,周莊家家戶戶吃素面。此外,孕婦臨産,要有催生面;孩子出生第三天,要吃三朝面;做滿月,必吃雙澆面;做壽,就在雙澆面的基礎上加兩隻不剪須的大蝦。
蘇面的面湯都是精華。一般用棒骨、鳝骨、雞鴨等吊制而成。
澆頭也花色繁多,蝦仁、鳝絲、三鮮、腰花、焖肉、爆魚、雪菜肉絲、香菇面筋等。按時令來,五月蝦子上市,蝦子、蝦腦、蝦肉做澆頭,就是蘇州有名的三蝦面。六七月三伏天,有鳝鴛鴦的雙澆面、鳝糊面、鹵鴨面、爆鳝面、楓橋大面……秋天,有用蟹黃、蟹膏做成的秃黃油澆頭,更涼的時候,就到了吃羊肉面的時候……
2.水八仙“水八仙”是蘇州水鄉一帶對于八種水生植物特産的統稱,包括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荸荠、莼菜、菱角、茨菰八種。“春季荸荠夏時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鮮,水生四季有蔬菜。”
入秋後,蘇州的時令美食首推雞頭米。蘇州人在秋天都喜歡喝上一碗雞頭米糖水。熬好的雞頭米,加入冰糖,撒上桂花,香甜又軟糯。
蓮藕在蘇州的代表吃法就是桂花糖藕。蘇州人喜歡将蓮藕和桂花、糯米一起制成桂花糯米糖藕。蒸熟的糯米藕,淋上一些新腌制的糖桂花,蘇州人的秋天就從這裡開始了。在中秋之夜,桂花糖藕曾是蘇州人賞月時必備的小吃。
油焖茭白、茭白炒肉絲,茭白與太湖産的蝦籽同炒,别有一番風味。
蘇州的菱有很多品種,其中最出名的要數被叫作“蘇州紅”的水紅菱。新鮮嫩菱殼薄肉嫩,味道甘嫩爽脆,鮮甜多汁。老菱煮熟後食用,又粉又甜。紅菱還可以研磨制成菱粉,用來制作蘇式傳統的細糕點。
3.陽澄湖大閘蟹“秋風起,蟹腳癢”,很多人秋天去蘇州就是為了陽澄湖大閘蟹。
秃黃油,是人們能在在蟹季過後仍能享用到反季節的蟹味。此菜以現捕的大閘蟹為原料,純手工拆出蟹膏,再使用傳統古法熬制,金燦燦的蟹黃,盈潤如脂的蟹膏,裹着蟹油。
除了蟹外,還有魚,秋日鲈魚最鮮美,有“秋風且食鲈魚美”的說法。
4.蘇州本幫菜蘇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以“南甜”著名。
清炒蝦仁是蘇幫菜裡的一道名菜。蘇州人四時對蝦仁都有不同的吃法,春天會用碧螺春茶做成碧螺蝦仁;夏天端午前後,将蝦子、蝦腦和蝦肉分别取出,有一道名菜清炒三蝦;秋天白果收獲,可和蝦仁同炒;冬天,就是一道簡簡單單的清炒蝦仁。
松鼠鳜魚經道光皇帝禦筆賜名而得,乃江南最為著名松鶴樓的佳肴上品。其形如松鼠,外脆裡嫩,色澤橘黃,酸甜适口,為江蘇十大經典名菜之一。
糟溜塘片是用塘鳢魚制作而成的。蝦子(籽)白魚,太湖白魚與蝦籽的組合,味道鮮美。
響油鳝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屬于蘇幫菜。以新鮮鳝魚作為原料,鳝魚切成段兒後,放入佐料,爆炒。上桌後盤中油還在辟叭作響。
常熟蒸菜,在蘇幫菜系裡也是頗有名氣的,其中一品蒸包括肉皮、蛋餃、走油肉、爆魚、冬筍、草雞、鴿蛋、扇貝......
母油船鴨是一道蘇幫名菜,在傳統的炖鴨基礎上加工而成。
蜜汁醬方肉,肥瘦相間的大塊肉,浸在甜甜的醬汁裡,肉酥,色紅,糖足。
藏書羊肉,是冬令進補佳品,藏書羊肉以活殺山羊為原料,以白燒羊肉、羊肉湯、羊糕和紅燒羊肉為主要品種,運用傳統獨特的烹饪技藝燒煮而成。
5.蘇式糕點蘇州的糕點,不僅味道好,造型也精緻,種類豐富。
桂花糕作為蘇州的傳統特色小吃,雖然現在一年四季都能買到,但還是以秋季的桂花糕最為美味。
酒釀餅是蘇州地方傳統名點之一,外觀和小月餅相似,該餅有葷、素之分,品種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皆以熱食為佳。
炒肉餡團子是蘇州傳統名吃。以蒸熟的糯米、粳米粉團包炒熟的肉餡心,澆上鹵汁而成。炒肉餡團子一般是立夏上市,重陽節下市。
海棠糕是蘇州花糕之一,以面粉為制作主料,海棠糕的烹饪技巧以烘烤法為主,色呈紫醬紅,形似海棠花,香甜且軟,适宜熱食。
蘇式月餅中最有名的要數鮮肉月餅,以肉餡為基礎,衍生出蟹粉、蝦仁、牛肉等不同口味。
襪底酥狀如襪底,以椒鹽佐之,層層薄如面紗,做工精細,口感酥脆。
定勝糕是蘇州傳統點心,糯米制成,兩頭大,中間小,完成後呈绯紅色。蘇州人常常把它作為逢年過節、喬遷婚嫁的禮物。
夏天的蘇州,少不了一碗綠豆湯。蘇氏綠豆湯頗為精緻,湯裡用料豐富,綠豆、青紅絲、冬瓜糖、蜜棗、糯米團、金桔蜜餞等十來種配料,最後澆上薄荷水。
秋天的蘇州則少了不了桂花糖芋艿。它也是中秋最時令的吃法。桂花糖芋艿的做法并不複雜,用紅糖、小火慢慢熬煮,直到桂花完全入味,芋艿中也完全滲透桂花香味的時候才能起鍋。
糖粥又稱紅豆粥,是蘇州的一種冬至應節小吃,用紅糖和小米煮成,其口感順滑,湯汁黏稠,味道清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