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烹饪是一門藝術,火苗上的藝術。
其實遠不止這些,烹饪更像是生活,火苗隻是其中的一部分。烹饪要色、香、形兼顧,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廚師就是這一切的主宰。
以前的時候,我問一位酒店的大師傅:“為什麼一樣的食材,一樣的做法,您做的菜色香味美,而我做出來的菜卻形色全無,一點也不好吃?”
大師傅聽完後問我:“你知道上漿、滑鍋、走油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嗎?”我回答說不知道。大師傅說:對呀,這些基本的烹饪術語,最簡單的烹饪原理你都不知道,你怎麼期望做出來的菜能好吃?
那時我才忽然明白,原來以前自己隻是看别人炒菜是這麼炒的,但是對烹饪中的原理卻一竅不通,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很多事,你不僅要知道如何做,還要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你才能把事情真正做好。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烹饪中的這些基本常識和原理。
01炒青菜學會焯水
酒店炒出來的青菜形狀堅挺、口感爽脆、色澤碧綠,為什麼?原因就在于鎖水和火候。
青菜清洗幹淨後,先放入開水焯15至30秒,然後撈出過涼水,給青菜焯水的時候,可以在水中加一勺鹽和幾滴油。
焯水一是為了縮短青菜炒制的時間,減少水分的流失,讓青菜吃起來口感更爽脆;同時還能去除青菜中異味,如菠菜中的澀味等。加食用油可以減少水分和營養的流失,加鹽可以使青菜的顔色保持翠綠。
炒青菜時要大火快炒,焯過水的青菜大火炒30秒就夠了,然後加鹽調味,出鍋即可。
02
肉類食材做好預處理
其實無論什麼食材,都要做好預處理,尤其是肉類。肉類的預處理一般主要是去腥,因為肉中殘留的血水是緻腥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提前把肉質中殘留的血水處理幹淨。
去除血水的主要辦法就是浸泡,先把新鮮的肉類洗淨,然後放入清水中浸泡至少1個小時。浸泡時時可以在清水加入一勺料酒,起到除腥的作用。
除腥的另一個方法是焯水,将肉放入鍋中,加入涼水開始加熱,高溫會使肉中的水分子加速運動,促使肉質中血水和雜質的排出。
03上漿和腌制
炒肉時不要直接下鍋,要學會先腌制和上漿。腌制是為了入味,上漿是為了鎖水。
腌制的時候,先把肉切成肉絲或肉片,然後加入生抽、料酒、胡椒粉,用手指不斷地抓捏。一定要多抓捏一會,讓肉充分地吸收料汁的味道。
上漿的過程和腌制差不多,在肉中加入水澱粉,用手抓勻,讓每片肉都均勻地挂上漿。肉類在上漿後其中的水分會被鎖住,再烹炒或炸制時,水分就不會流失,這樣做出來的菜肴也會更加嫩滑可口。
04切食材時要斜刀切
如果注意觀察你會發現,廚師在蔥花、辣椒、姜片等食材時基本都是斜刀切,為什麼?
以前我以為這樣切是為了看着比較好看,顯得比較專業一點,其實不是。同樣的一塊食材,散發本身的味道,和吸收外界的味道,與食材和外界接觸面的大小有直接的關系。接觸面越大,就越容易散發和吸收味道。
如何能增加食材和外界的接觸面?那就是斜刀,兩點間距離直線最短。用斜刀切,最大限度地增加食材的橫截面。
05料香,來自炝鍋
記得有一次炒豆芽時忘記放蔥花了,菜下鍋後才想起來,于是趕緊把蔥花放進去了,但是菜炒好後,感覺味道明顯不一樣。因為炒黃豆芽不用放别的調料,隻放蔥花就可以,所以蔥花的香味很重要。
炝鍋是用油脂的高溫,逼出調料的香味,油溫六七成熱放入蔥、姜、蒜,爆出香味。但是如果先放菜,再放蔥、姜、蒜的話,那就爆不出它們的香味,放了等于沒放。不隻是香料如此,有些食材也需要油脂的高溫,才能釋放食材本身的香味。比如各類菌菇,隻有通過高溫煸炒,才能炒出菌類特有的鮮味和香味。
另外,不同的食材炝鍋時間也不一樣,比如姜要長一點,時間太短炝不出香味;蒜要短一點,不然就炝糊了。炝鍋的原則是:姜長,蒜短,蔥中間。
我是King麻麻,一日三餐隻為健康,每天的美食都會更新,所有食譜圖片文字均為原創,禁止搬運、抄襲。如果您喜歡請給我點贊、收藏、轉發加關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