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君語
酸得有滋有味
春吃筍,是很多南方人都喜歡的食俗。而對春筍的吃法,廣東人更喜歡将其稍腌制再吃,例如,酸筍牛肉就是廣東人的一道至愛。
那麼你又知不知道,這道廣東人菜譜裡的常客,到底有什麼奇妙之處呢?
酸味配牛肉是亞洲特色酸筍配牛肉,從古至今不知饞了多少人的胃。
既然我們提到了“酸”,就不得不說“酸配牛肉”這一口味,真的就在牛肉食譜占據了一大部分位置。事實上,酸味與牛肉的搭配,在我國以及亞洲地區特别流行,但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地區卻相對少見。所以與其說這是一種文化差異,倒不如說是口味甚至是食材上造成的差别。那麼,為什麼亞洲人特别喜歡牛肉搭配酸味來吃呢?
其實,用一句中國老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能解釋清楚。在亞洲的大部分地區,自古至今來講,沿海岸線的地方較多,氣候偏熱,水土較為濕熱,因此在衆多農作物之中,香料自然是此方水土的特産。
而一般來說,以香料調味的烹調,味道大多以辣、酸為主,因此亞洲人在味道偏好方面,自然又以辣、酸為主,諸如赤道附近的東南亞地區、南亞的印度、我國的東南沿海、再到日本、韓國等地,辣酸風味的食品多如牛毛。因此,亞洲人的嗜辣嗜酸,是出于對香料的一種嗜好。
而這種嗜好,經由香料的傳播,也同時傳至亞洲内陸腹地——也就是我國的中原地區。在這種食風的影響下,17世紀末的華夏人民開始對辣和酸也講究起來。
結合起我們祖先發明的一系列腌菜,這種食俗也馬上風靡神州。至此,亞洲人的“全面食酸”時代也可謂來臨,不過“酸”配什麼,據資料顯示在當時依然很模糊。
直到18世紀,我們才開始從東南亞地區的料理中,發現“酸味配牛肉”是絕配。從此,這種方式開始大行其道,而我們擅長把本地特産結合其中,酸筍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種最初從西南地區産生,慢慢移植到南方,最後又傳至北方的美味組合不停地傳播起來。
酸味可以改善牛肉口味也許很多人會問,為什麼牛肉搭配酸味這麼受人歡迎?大廚陳耀芳表示,酸味是最有效改善牛肉口感和味道的方法。
陳耀芳介紹,牛肉的嫩滑度和烹調牛肉的火候、時間是息息相關的,簡單點說就是:牛肉過不過火,直接影響它的口感。這也是在西餐中,人們特别喜歡7分熟牛肉的原因——7分熟的牛肉幾乎不會過火。
然而,牛肉在中國菜裡的烹調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這些料理中,不可能出現牛肉不過火的情況。比如焖、燴、炖,甚至湯等,許多菜式不但不可以保證牛肉不過火,甚至還需要煮透。
在這種情況下,牛肉若作為主料,那麼吃起來的口感不但柴而韌,而且味道往往會過濃,而這時,若想改善這種不太好的口味,加入酸味就是最棒的選擇。
陳耀芳分析道,如果是普通肉類,甚至是一般的紅肉,由于纖維質不會太緻密的原因,往往在久煮的情況下,加入酸味的食材,口感反而會顯得更“老”,這是因為它們還能析出水分,被酸性吸收。
但牛肉卻不一樣,它本身的纖維質較多,所以水分的流失不明顯,而且牛肉的肉質特别容易被酸性“軟化”,反而肉質會變得相對柔軟(其原理與牛肉放涼後會“翻生”類似,那是因為牛肉被空氣氧化即酸化了)。
加之,酸味可以中和一部分牛肉的膻味,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以毒攻毒”,以濃味覆蓋濃味。這樣一來,牛肉不但會顯得口感更好,而且味道還會更和諧。
因此,酸筍炖牛肉、沖菜蒸牛肉、酸菜炒牛肉等,其實都是同一原理,就是讓酸味來改善牛肉的口味。
酸筍炒牛肉
材料:
酸筍300克、牛裡脊肉100克(前腿肉也可以)、小蔥10克、姜5克、油兩匙、鹽1克、小蘇打一小匙(0.5克)、生抽一匙、黑胡椒粉适量、料酒一匙、幹澱粉一匙。
做法:
1、酸筍切片待用,小蔥切段、姜切小片,備用;
2、牛裡脊肉逆絲切薄肉片,加少許鹽、小蘇打、生抽、胡椒粉、料酒、幹澱粉一起用手抓勻,反複的抓捏讓肉吸收水分變得有彈性;
3、熱鍋倒油,将姜片放入爆香,随後下牛肉快速翻炒至肉片變白出鍋,牛肉不一定要炒到全熟,略帶生即可;
4、鍋洗幹淨後,再放一匙油燒熱鍋,下酸筍片爆炒,加入鹽調味,翻炒3—5分鐘後,倒入已經炒好的牛肉片,再翻炒數下,喜歡有湯汁的話,略放一點水(或是腌酸筍的水),讓酸筍炒牛肉更濕潤嫩滑一些即可;
5、撒上小蔥段,炒勻,立刻關火出鍋。
酸筍炒牛肉的關鍵1、牛肉一般要逆紋切,這是最重要的。
2、腌制時放些油,油不夠多怎麼做都不會嫩。
3、此外還可以用小蘇打或泡打粉溶在水中,浸泡牛肉片刻後徹底沖洗幹淨再腌制,否則會有股異味。
圖文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融媒體記者 馮睿峻
部分圖片來源 | 綜合網絡
編輯&排版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融媒體編輯 某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