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顆上骨折的情況一般主要是發生在兒童當中,在平時的時候不注意後由于受到外力的傷害導緻的一種情況,出現肱骨顆上骨折後,我們一定要及時的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這也是最重要的,那麼,肱骨顆上骨折診斷及治療方法有什麼?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通過下面的介紹來進行一下了解。
診斷
主要依據以下内容:
1.外傷史
以生活及運動意外為多發,且多見于學齡前兒童。
2.臨床表現
以肘部腫脹(多較明顯)、劇痛及活動受限為主,并應特别注意有無血管損傷。
3.影像學檢查
常規正、側位X線片即可确診及分型。
本病的治療需根據病情的不同給于相應的治療:
1.青枝骨折
骨折端無移位,若前傾角消失,不需複位;前傾角增大,在臂叢麻醉或全麻下,輕柔手法複位,長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叢或全麻下手法複位,長臂石膏固定4~6周。
3.牽引治療
适用于骨折超過24~48小時,軟組織嚴重腫脹,已有水疱形成,不能手法複位,或複位後骨折不穩定者。
4.手術治療
适用于手法複位失敗者;開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損傷者;骨不連;骨折畸形連接或肘内、外翻畸形嚴重者,可行截骨術矯正。
5.缺血性攣縮
關鍵是早期診斷和預防。對出現5“P”征者,首先複位骨折、解除壓迫因素。仍無改善者,即應早期探查、修複血管,必要時行筋膜間室切開減壓。
通過上述的介紹,我們知道了肱骨顆上骨折診斷及治療的方法有什麼,在平時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對兒童的照顧,特别是防止出現摔跤的情況,另外在治療後,也要注意對兒童恢複性的訓練和護理,出現問題及時到醫院就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