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春夏之交多雨潮濕 三類濕體質祛濕食療方

春夏之交多雨潮濕 三類濕體質祛濕食療方

美食 更新时间:2025-02-03 08:46:08

  四月末正是春夏之交,相對于北方地區來說,南方是很潮濕的。在這樣潮濕的季節,如果不注意祛濕,人的脾胃就會受到濕氣的影響,變得沒精神沒食欲。因此這個季節要祛濕才能讓身體舒适健康。

  脾虛夾濕型

  南方人平素脾胃虛弱的人較多,脾胃是運化水濕的重要髒器,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濕,一遇潮濕天氣,就容易感受濕邪,而出現全身困重、四肢無力、口淡口黏、食欲不振、小便色淡、大便夾有不消化的食物、苔多白而膩等情況,這就屬于脾虛夾濕型。針對這種情況,一般以運脾化濕為主,常用的祛濕湯可選用———

  ●眉豆冬菇炖雞腳

  用眉豆100克、冬菇50克、雞腳3對、紅棗5個、生姜3片。眉豆、冬菇(去蒂)、紅棗(去核)稍浸泡;雞腳去甲、敲裂。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1個半小時,下鹽便可。

  專家解析:眉豆能健脾滲濕,冬菇養胃、健脾、開郁,雞腳是南方煲湯常用之物,既不油膩,且富含膠原蛋白、骨膠原,又能健筋骨,合而為湯,醇香清潤可口,健脾益胃、利水祛濕,是脾虛濕阻時的養生靓湯之一。

  濕熱型

  木棉花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

  在南方地區是最常見的一種症型,其主要表現為:身體困重,老想睡覺,覺得口幹但不喜歡喝水,自覺胸悶或自覺肚子發脹,有消化不良的感覺,大便偏爛,有時大便偏臭,肛門有時有發熱感,小便黃,舌苔偏厚而較黃,這種人容易上火,不能吃熱氣的東西。常用的祛濕湯可選用———

  ●木棉花苡米瘦肉湯

  用木棉花2朵(或幹品30克),苡米15克,瘦肉250克,生姜3片。加入清水2500ml(10碗量),煲1.5小時。

  專家解析:木棉花性平而味淡,既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又不會傷及脾胃,是一味非常好的清熱祛濕藥,配以祛濕健脾的苡米,能夠有效地祛除體内的濕熱。陳延指出,如果熱比較明顯,大便臭、小便黃、口幹口苦的人,可以加入金銀花15克或葛花10克;如果肢體困重、肚子脹滿比較明顯的,可以加入陳皮10克(芳香化濕)。

  ●荷葉冬瓜薏米湯

  用荷葉1片,冬瓜500克,薏米25克。冬瓜不去皮洗淨,切塊;荷葉和各配料等洗淨,一起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

  專家解析:鮮荷葉味苦辛而性涼,有很好的清熱消暑之功,佐以祛濕能力較強的薏米,清熱能力較強的冬瓜,尤其适宜小便色黃、喉嚨疼痛等濕熱較盛的人群。

  寒濕型

  在南方的四月,氣溫一般都不會低,感受寒濕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但由于過度進食寒涼的東西,有時也會出現感受寒濕的情況。從症狀上來說,寒濕與濕熱及脾虛夾濕證的情況類似,主要的區别在于其有寒象,感受寒濕的人除了以上症型中介紹的情況外,還會覺得怕冷、乏力,吃了生冷的東西或腹部受涼後症狀反複的比較明顯。

  能夠祛除寒濕的中藥很多,如花椒、草果、蔻仁、胡椒、八角、茴香等,所以有些人整天覺得有氣無力、周身困重,去吃一次麻辣火鍋,症狀會有所改善,這就是寒濕為患的特點;但這些藥物過于溫燥,長期使用未必合适。因此,陳主任就為市民介紹一種比較平和的祛寒濕的湯。

  ●紫蘇葉煲黃骨魚

  用鮮紫蘇葉50克、黃骨魚400克、生姜3片。鮮紫蘇葉洗淨,黃骨魚宰洗淨,起油镬,爆香姜,煎魚至微黃,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武火滾沸後改中火滾約10分鐘,撒入紫蘇葉片刻後下鹽即可。

  專家解析:黃骨魚是無鱗的河魚。中醫和民間都認為,無鱗的魚養陽滋補。紫蘇為散寒行氣和胃的解表類中藥,有鮮香和微帶惹味的辛辣。以鮮紫蘇葉滾黃骨魚,鮮香美味,有養陽健脾、祛濕醒胃之功,老少皆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