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快樂也是一種心态

快樂也是一種心态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14 19:22:36

  目錄:

  第一章:快樂也是一種心态

  第二章:說話的藝術

  第三章:駕馭您的憤怒

  有的人每天都愁眉苦臉,有的人笑嘻嘻的,難道他們沒有煩惱嗎?其實每個人都有煩惱,最關鍵的就要看你怎麼看待事情,你的心态,其實快樂很簡單的。

  快樂也是一種心态

  生活中,我常常發現不少人總喜歡抱怨這抱怨那,總覺得自己整天忙忙忙碌碌,收入雖然有所增加,但是心裡卻越來越不快樂,在他們看來,的的确确是一種奢侈品。要讓自己快樂,真可謂是難于上青天!

  日本知名作家多田洋七,小時候家裡一貧如洗。但是,他為人友善,待人誠懇,因此在學校認識了很多好朋友。有—次,他到一個很好的朋友家裡做客。他第一眼看到朋友家裡的一個隻有萬聖節時才有的、用西瓜皮做的面具,就愛不釋手。朋友見他如此喜歡,就把那西瓜皮面具送給了他。他連聲感謝,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回家給外婆看。外婆看到他得意的表情,連聲說:“真好看,真好看!”晚上睡覺的時候,多田舍不得把西瓜面具放在别處,于是就把它放在自己的枕邊,準備等到第二天帶到學校向同學們炫耀。可是,第皮面具已經不見蹤影了。這時,外婆滿臉笑容地讓他看看玻璃盤子,原來外婆已将它腌成瓜皮絲了,正等他起來美美地用早餐昵。多田笑了,快樂的暖流湧滿了他的心田。

  你看,—塊西瓜皮郡給多田帶來了如此大的快樂,而我們呢,身在物質生活如此豐富、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什麼不少人卻感受不到快樂呢?原因是他們把快樂的阈限提高了,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永不滿足的欲望中去了,賺不完的錢,升不完的官,自然,快樂也隻得和他們漸行漸遠了。

  感受自然之美是一種快樂

  清晨起床,推開窗戶,感受清新的空氣迎面撲夾,心裡特别舒服,這是一種快樂;冬天,溫暖的陽光照着大地萬物,身在其中是一種快樂:在幹旱了很久之後,突然下了一場及時一種快樂…一總之,上天的恩賜帶給自然界的一切變化,都可以是我們快樂的源泉。

  幫助别人是一種快樂

  上下班回家的路上,幫别人指一下路:朋友生病了,你安慰他要好好養病,有什麼事陪你可以幫他料理,想必他定會喜出望外,對你的細心周到感激不盡;冷冷的冬日,你把自己身上約零錢掏給乞丐,想到他将不再挨餓的情景,心裡必然升起不小的快樂。

  取得進步是一種快樂

  比如說,這次圓滿完成了領導安排的任務,應該感到快樂;第一次參加歌詠比賽,雖然沒有得獎,但好歹是鼓足了勇氣最終登上了舞台,沒有出多大的洋相;通過努力,人際關系變好了,朋友更多了,這都是值得快樂的事情。

  别人心中裝着你也是一種快樂

  工作受挫了,好友前來安慰你;生日那天,收到許多朋友的禮物和祝福:過節的時侯,收到好多好多來自親人和朋友的節日祝福;别人尊重你,和你打掃呼,這更是一種快樂。所有這些,都是因為别人心中裝着你,你又有什麼理由不把它當做是一種快樂呢?

  其實,生活中處處給了你快樂的理由,降低快樂的阈限簡單快樂的理由,我相信快樂的笑容定會伴你一生!

  說話的藝術

  中國文化含蓄内斂,許多時候說話隻說半句,明明很簡單的事情就是不肯說透。不僅僅樣,很多詞句放在不同語境下會有不同的意思。所以,老外常常感慨學好漢語不容易,中國文字背後蘊藏的古老文化更是大有玄機。

  【說話藝術之一】

  甯說人懶,不說人笨

  過年時,曾和親戚家的一個侄子聊“愛情”,他在北京讀研究生一年級,女友在老家讀大學三年級,我問他異地戀愛會不會有危機感,他說這事沒仔細想過,隻是自己經常說對方胖或者笨,不曉得這算不算是一種内心上的不安全。因為他明明知道女朋友無論相貌、身材,還是智慧,都是非常不錯的。

  戀愛中的人常常言不由衷,明明很喜歡對方,卻偏偏否認自己的感受。其實,不光是戀人,很多父母也是如此,嘴裡抱怨孩子笨,其實是有點恨鐵不成鋼,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醒悟,能更聰明些。

  那麼,您是否也對身邊的人說過“笨”呢?您是否覺得這樣說有些不妥?

  如果一個人失敗了,不管是您的家人、孩子還是朋友,哪怕是再無見面可能的陌生人,也盡量不要說他笨。如果非說不可,可以說他有點兒懶。因為笨是能力問題,懶是态度問題,性質明顯不同。雖說勤能補拙,但是,相信沒有幾個人心甘情願地被别人稱作“拙”。“拙”即為笨,是沒有能力的表現。笨是不易改變的内因,會讓他人失去希望;而懶是容易改變的内因,會讓人有進步的希望。

  很多人會問心理醫生,如何讓别人更容易接納自己,我會建議用您希望别人對待您的方式去對待别人。

  【說話藝術之二】

  陌生的“親”

  我記得網上曾經有人用“淘寶體”稱謂改編交警的對話:“親,請您出示駕駛證。親,您本次違章扣2分罰款200元。親……”如果交警同志進行違規處罰時真這麼說話,您非得吓一跳不可。《新周刊》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親,你跟誰親?》。文中講的是如今這個“扮熟人”的社會,我們彼此之間,隻是扮演着熟悉的陌生人;而真正的至親者,多成陌路。“淘寶體”稱謂——“親”,能廣泛用于淘寶網,并能從淘寶網走下來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稱謂,着實還是有它能廣泛流傳下去的道理。一個城市的生活半徑越大,市民之間的熟識度就會越小,大城市更像是陌生人的社會,中國10大冷漠城市排行榜中,北上廣名列其中。在這些冷漠的城市中,可能在一座樓裡住上幾年,隔壁鄰居的名字還不清楚:和親屬同居一座城市,卻因忙于工作疏于走動。于是,淘寶網上的陌生人趁機成為了您的“親”。

  親戚,親指族内,戚言族外。淘寶網裡的“親”當然也可以理解為“親愛的”一詞的省略語。但是無論怎樣理解,在淘寶網上喊一個陌生人“親”,會瞬間拉近雙方的距離,也許有人會感到厭煩,但是至少不會因為人家喊了您一聲“親”,您會落荒而逃,或者氣憤得不再光顧這家小店:有句老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客氣點沒什麼不好,尤其稱謂上更有講究。該如何稱呼同事和上司,相信很多職場中人都琢磨過,稱呼得妥帖,大家都舒服;稱呼得不恰當,可能會招緻對方的反感。

  有人總結道,見人甯可高喊,不能低叫,小主管被稱為某總也會笑嘻嘻,一般的工程師被稱為某專家時也不會太過責怪。但是如果事情要反過來,就很失禮了。

  小小稱呼,茲事體大,不為别的,隻為人的一點小小虛榮與地位,全在其中體現。

  【說話藝術之三】

  重複越多,分量越低

  我的一位來訪者,她和男友戀愛已經3年有餘,最近苦惱于自己着急結婚,對方卻總好像刻意回避。我問她,和對方談過自己的想法嗎?她說經常談,一想到這事心裡不痛快就會去找對方面談,實在找不到就打手機,結果最後有幾次,對方竟然連手機也不接了,直接關機。

  其實,說話都需要技巧,更何況找對方談婚姻大事呢?我建議她做好充足準備後再談,否則更像是在發洩,想起結婚這件事或者心裡不痛快了就去找對方,結果往往逞一時口舌之快,卻無助于解決問題。談話的目的不是洩一時之憤,而是為了解決問題。洩憤式的交流隻會讓您更加生氣,對方也會越來越看輕您。

  為什麼有些女人說話很有份量,那是因為同樣的話選對了場合。雖然話隻說了一遍,但震懾力遠比那些重複起沒完沒了的念叨要有份量。

  其實,說話的藝術遠不止這些,細說起來足能寫本書。無論在職場還是家庭,會說話與說對話,做對事與選對人同樣重要。

  駕馭您的憤怒

  工作中難免遇到讓人憤憤不平的事,如果在怒氣沖沖時,與老闆發生沖突,和同事發生口角,或者把手機摔到地上,恐怕需要付出重大的人際關系代價。憤怒不是疾病,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但是如果過度、頻繁發生,則可能會導緻真正的疾病。所以,克制憤怒,駕馭憤怒,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憤怒的分類

  憤怒一般不會單獨産生,它往往混合着其他情緒,比如傷心、悲痛、羞辱等等。很多中年人長期處在身體疲勞、壓力過大的狀态下,一時情緒失控,血壓驟升,很容易誘發中風:有研究指出,人在暴怒時血壓可升高30毫米汞柱,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控制情緒、釋放怒氣,尤為重要,但是另一方面,憤怒也不能壓抑,隐性的憤怒有時會給人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所以需要恰當、及時地疏洩憤怒,從而消減其帶來的消極影響。有人将憤怒分為顯性和隐性兩大類。

  顯性憤怒

  包括爆發型、嘲弄型、破壞型

  常常可以聽到爆發型憤怒者說“混蛋”、“你給我滾”。有些人生性脾氣急躁,遇到不滿,怒火一觸即發,不過也有些人因為長期隐忍,終于到忍無可忍的地步就爆發了。爆發型憤怒的人常在事後後悔。

  嘲弄型憤怒的人不愛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怒,而是拐彎抹角地說出自己的不快,比如“有你遲到的工夫,我一份報告都寫出來了!”說的時候還可能面帶笑容:在他們看來,直接表達憤怒是不禮貌的,也不習慣這樣做。這時,嘲弄變成一種被動的攻擊:但是,帶有幽默感的嘲弄,有時比直接表達憤怒更具傷害性,尤其是對親朋而言。

  破壞型憤怒者往往覺得正面抗争不能赢,從而采用曲折的方法表達憤怒,我們常會聽見小孩說,“你不讓我玩,我就不吃飯!”他們在憤怒時認為自己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也不讓别人達到目的。

  隐性憤怒

  包括隐忍型、自責型和習慣型

  隐忍型的憤怒者即使内心再生氣,表面也會風平浪靜,這可能是因為從小受到隐忍的教育或受環境的潛移默化,擔心發怒會失去聲譽、朋友、工作、婚姻等。但是隐忍憤怒的後果是,有人會以自毀、自殘的方式發洩怨氣:或者為别人侵犯自己開綠燈,給别人得寸進尺的機會。

  自責型憤怒的人習慣大包大攬别人的錯誤,“他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我沒能及時給他幫助:”造成這種隐秘憤怒的原因,有可能是他們在幼年時自尊受過重創,他們發現對自己生氣要比對别人生氣容易:如果長期将憤怒藏在心裡,就會對自己失望、不滿,嚴重者還會患上憂郁症。

  習慣型憤怒的症狀是對一件小事大為光火。他會說,“你為什麼總是借我橡皮,你不能自己買一塊嗎?”在這種不滿背後有可能潛藏着他不敢正視或不曾意識到的怨恨、遺憾、挫敗,于是遇到同樣的小事,他就會習慣性地發怒。

  我的情緒我做主

  這幾年,情緒管理一詞日益流行。所謂情緒管理,就是善于調節情緒,适當排解生活中的矛盾和負面情緒,以樂觀的态度,及時緩解心理緊張。

  要想管理情緒,就先要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與朋友約會,若對方遲到,就不問青紅皂白,冷言相向。這時應該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我為什麼這麼做?”隻有先承認自己有負面情緒,才能做出恰當的處理。僅對負面情緒有所認識還不夠,還要學會适當表達情緒。不恰當的表達,如指責,隻能引發對方的反擊,使吵架升級。這時,應該嘗試恰當地提醒對方,把在等待時的擔心傳達給對方。最後還要學會以适宜的方式緩解情緒:如果采用錯誤的方式,比如暴力、飙車、自殘等,隻能使人暫時逃避怨氣,事後反而要承受更多的痛苦。

  “治怒”小方

  1、研究表明,爆發式憤怒持續時間不超過12秒,如一場暴風雨,來得快去得快。在這關鍵的12秒裡,可以嘗試深呼吸,或在心中數12下,數完了,憤怒可能就消失了。平時,可以通過鍛煉的方式發洩情緒,比如跑步,可以消耗多餘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有助于平和情緒。

  2、留意憤怒的迹象,比如攥拳、緊咬牙關、來回不停地走。在感到憤怒爆發前,在心裡進行自我對話,演練表達不滿的各種方式,以減少怒氣,或者避免當真正看到朋友後進行尖銳的嘲弄。

  3、許多人認為憤怒給人以優勢,讓他們具有優越感,事實恰恰相反。當人傾吐怨言時,會再次回憶自己不愉快的經曆,變得更加憤怒。所以,表達憤怒時,應該以一種積極的、有建設意義的語言進行反擊;或者進行理性思考,考慮怎樣才能以一種良好的方式應對。

  4、對于自責型憤怒,可以列一張自身的優點清單,提高自信,并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對這件事情負責”,不必把無關自己的責任攬在身上;也不要沉湎于過去所受的侮辱或委屈中。

  5、對于習慣型憤怒,可以寫“憤怒日志”,監控使自己憤怒的因素,在生活中學習辨認,避免觸發憤怒的扳機,要敢于直面内心深處真正的憤怒來源。

  6、與其曲折地表達不滿,如故意拖延工作或者故意遲到,不如自己争取權益,鼓足勇氣和老闆開誠布公地談談不滿所在,争取老闆的理解和支持。

  反手訓練法

  犯罪學家和社會學家一直認為,人們在自控力極低時很容易施暴。然而,長期的自我控制訓練可以很好地控制沖動行為。根據美國心理科學學會雜志《心理科學近期趨勢》刊登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訓練使用反手(不經常使用的那隻手)有功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并且隻需2個星期的反手訓練,就能夠減少沖動行為。具體操作是:“右撇子”可以練習用左手操作鼠标、泡咖啡、寫字等動作,反之亦然。

  結語:有些人遇到事情,常常不能夠冷靜,愛發火,其實這樣并不利于人與人的交往。應該學會适度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文章原載于《健康博覽》、《健康世界》,刊号:2012年第04期,作者:鄧公明、史宇、Teresa,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