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長壽的秘訣 肚子長這物的人普遍長壽

長壽的秘訣 肚子長這物的人普遍長壽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17 06:29:59

  很多人都在問人的長壽秘訣是什麼?為什麼有的人可以長命百歲,有些人年輕輕輕就一身病痛,這究竟和什麼有關?我們應該怎樣做長能夠延長壽命,怎樣才能夠有個健康的身體,這些大家都想知道?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英國一家公司曾對500名成年男性進行調查,發現87%的男人更喜歡曲線優美、豐滿圓潤的女性。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結果。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研究顯示,中日韓等東亞人的體質指數(BMI)在22.6~27.4死亡風險最低,高于或低于這一範圍死于癌症、心血管病和其他原因風險升高。

  姑娘們還在拼命減肥嗎?“微胖”才是最好的身材。在最近的新浪微博上,關于“微胖”的話題成為網友們讨論的熱門。根據英國一項調查顯示,87% 的男士更加青睐姑娘們“珠圓玉潤”的身材。微胖不僅成為美麗的全新“風向标”。專家表示,盡管“微胖”并沒有具體的标準範圍,但是這樣的導向比追求“骨感美”要健康。覺得自己有些肉感的微胖界的朋友,還是要堅持鍛煉,通過鍛煉,讓體内的脂肪比例下降,肌肉的比重上升,哪怕體重沒有降,人也會更健康。

  到底怎樣才算微胖

  有種說法是腹部脂肪最好3厘米厚

  雖然微博上數百萬的網友都在熱議着微胖的話題,但在醫學上,并沒有确切的“微胖”界定。

  營養師告訴記者,醫學上用來界定體重的數值依然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BMI=體重數(以公斤為單位)/身高(以米為單位)的平方數)。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标準。主要用于統計用途,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标。BMI分為“過輕”、“适中”、“過重”、“肥胖”、“非常肥胖”五個标準,但并沒有給“微胖”劃定數值範圍。

  前段時間微博上也有個說法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就是“女人最好有3厘米的腹部脂肪,它可以稱得上是女性‘守護神’”,這一研究結果來自日本京都市立醫院,該院醫師指出,女性體内脂肪對雌激素影響很大,脂肪減得過多,會使人體停止分泌雌激素,導緻停經,甚至引發不孕。對于女性而言,脂肪可以保護子宮和卵巢。他表示,健康女性的腹部脂肪厚度普遍在3厘米左右。“形象點說,女性腹部脂肪應該有五六片生魚片疊加起來那麼厚。”這讓很多女網友,找到了為自個兒的“遊泳圈”辯解的理由。

  微胖有哪些好處?

  利于長壽但最好把脂肪鍛煉成肌肉

  微胖的好處有哪些?根據國外的調查數據,微胖帶來的首要好處便是長壽。

  日本官方對40歲的人預期壽命調查結果顯示,由長到短的BMI值是25—30>18.5—25>30以上>18.5以下。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弗萊戈利用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的數據資料發現,BMI介于25到29.9之間的人死亡率最低。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瑞士日内瓦首次為此召開了專題大會,對BMI的定義給出了新的标準。其中,正常的體重BMI值應該18.4到24.9之間,超重體重BMI值為25到29.9。肥胖體重BMI值大于等于30。但在我國,根據國人的具體體質情況,根據我國衛計委2013版成人體重判斷标準,超重和肥胖的BMI臨界值分别為≥24和≥28。

  雖然微胖有利于長壽,更加符合健康身材的标準,但蔡曉真營養師提醒,覺得自己比較“肉感”的微胖人士還是應該堅持鍛煉。鍛煉能讓微胖人士變得更加健康,“雖然很多人在鍛煉之後發現,自己的體重并沒有降低,甚至少部分人的體重還會小有增加,但這其實是健康的表現,因為通過鍛煉,他們體内的脂肪比例下降,肌肉的比重大大上升,肌肉的密度大于脂肪。”蔡曉真解釋。

  “豆芽菜”型的MM注意了太瘦了你可能會……

  1 月經紊亂甚至不孕

  在南京很多醫院的門診中,經常能見到因過度減肥造成月經紊亂甚至閉經的年輕女孩,很多人甚至因此不孕。有數據表明有6%的不孕症患者病因是體重過輕。

  專家表示,脂肪對于女孩子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脂肪中含有類固醇,類固醇是形成雌激素的原料,沒有雌激素的刺激,子宮内膜就不會增厚,月經也就不會來了。通常情況下,一位18歲的姑娘,全身脂肪至少要占其體重的23%,這是她将來能夠懷孕、分娩及哺乳的最低脂肪水平,低于這個水平,就很容易造成閉經,嚴重的會殃及未來的生育能力。美國最近對3683名女性的調查研究發現:體瘦的女性髋骨骨折發生率比标準體重的女性高1倍以上。這還是由于過瘦的人體内雌激素水平不足,影響鈣與骨結合,無法維持正常的骨密度,因此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發生骨折。

  2 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在人們的概念裡,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其實如果太瘦,也容易患心髒病,特别是減肥過度的年輕女性。在心血管科的醫生看來,過度節食造成的營養不良,首當其沖就是會威脅到心血管。

  在演藝圈裡,就曾經有好幾位“紙片人”女明星患上一種名為“二尖瓣脫垂綜合征”的心髒病,如張韶涵、林依晨等都曾經被心髒病困擾。專家表示,這些患上心髒病的女星們,無一例外的特點是瘦。

  鼓樓醫院心胸外科專家介紹說,患有二尖瓣脫垂綜合征的,很多是年輕的“豆芽菜”女性。而瘦的女孩容易患上此種類型的心髒病,已經成為不争的事實。由于二尖瓣膜的發育與膠原纖維的發育異常有關,有些女孩先天就有膠原組織異常。而在青春期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由于過度節食,不重視營養,導緻體内的脂肪含量偏少,這樣導緻膠原組織的發育異常。加上平時不愛運動,心髒功能沒有能得到鍛煉,使得18歲之後一旦工作和運動量增大,就可能出現相關症狀。

  3 消化系統紊亂

  不要再羨慕你身邊那個總是一吃就飽,幾口米飯就能應付一頓午餐的女同事了,隻有她自己明白,她的胃每天在經受着多麼大的折磨:食欲不振,還總是感覺脹氣、脹痛。如果為此去做一次令人痛不欲生的胃鏡檢查,那診斷結果可能是:胃下垂。當人體過分消瘦時,身體内腹壁松弛、腹肌薄弱,導緻懸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韌帶松弛無力,腹壓下降,于是整個胃的生理位置就降低、胃蠕動減弱,從而引發胃下垂。

  4 免疫力低下易生病

  很多人形容瘦子都是弱不禁風,其實就是免疫力低下。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20歲的女生小張因為過度節食減肥而患上了重症腦膜炎,智力受損得像個六七歲的孩子。小張在患病之前一直在通過節食減肥。原本體質比較不錯,很少患感冒的她,減肥後抵抗力明顯下降。加上對于發燒感冒沒有好好重視,這才導緻了病情迅猛發展。該院神經内科張琳主治醫生提醒,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顧健康盲目節食、生活作息不規律,通宵熬夜,給病毒性腦炎帶來了可趁之機。

  微胖最長壽

  日本官方對40歲的人的預期壽命調查,由長到短的BMI值為:

  25-30>18.5-25>30以上>18.5以下

  BMI=體重(公斤)/身高2(米2)

  日本做過一項對5萬名年齡為40至79歲的人進行的12年的跟蹤調查。研究人員根據身體質量指數把年齡為40歲的研究對象分為四個級别,身體質量指數的正常範圍是18.5至25,18.5以下為偏瘦,25至30為微胖,30以上則屬于肥胖。

  調查發現,人在40歲時,體重略微超重的人要比過瘦的人多活6至7年,而後者的平均預期壽命要比肥胖的人少5年左右。研究人員說,在日本,40 歲的人中,略胖者将最長壽,男性平均剩餘壽命為40.5年,女性為47年;其次為體重适中者,男性平均剩餘壽命為38.7年,女性為46.3年;再次為肥胖者,男性為37.9年,女性為44.9年;而瘦人平均剩餘壽命最短,男女分别為33.8年和41.1年。

  長壽養生需要“慢慢來”

  如何做才能夠長壽呢?小編告訴大家長壽需要我們“慢慢來”,是的,你聽的沒錯,長壽的秘訣關鍵在于一個“慢”字,慢慢吃、慢慢走、慢慢動,這樣才能夠達到養性的作用。

  忘記時間,讓食物在舌尖停留。醫生建議用15—20分鐘吃早餐,中、晚餐則用半小時左右。對于老年人,每口飯菜應咀嚼25—50次,每頓飯吃30分鐘左右,才可以給飲食中樞足夠的興奮時間。多咀嚼,還可消除食物中的緻癌物質。

  慢工作

  不做辦公室“子彈頭”。80高齡的金庸先生就相信“樂觀豁達養天年”。他指出,人要有張有弛,有快有慢。不着急,做什麼都要徐徐緩緩,對健康很有好處。

  慢運動

  運動在于養生,所以我們不要求速度,而在于運動帶來的精彩,慢生活的展開,使得遊泳、瑜伽、太極拳等慢運動也在我們周圍流行起來了,這些運動能夠讓我們疲憊的身心得到放松。

  慢休閑

  不必紮堆,但求情調。休閑就是身體和靈魂放輕松,讓平時勞碌的身體停歇,讓緊張的神經徹底放松,讓浮躁的心态沉澱下來。釣魚、畫畫、書法、跳舞、登山、園藝、出海、打高爾夫球等方式是比較适宜的“慢式”休閑活動。

  慢睡眠

  不要讓别人打擾你的夢。慢條斯理地入睡,一夜安眠,第二天聞着太陽味醒來,容光煥發、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慢讀書

  和思想一起跳舞,從閱讀中追求優雅和舒适的生活。善待自己的生命,也用心守候着自己靈魂的家園。

  慢音樂

  我們在緩慢的音樂中修養身心,來消除疲勞、舒緩神經、解除抑郁、增進食欲、增強自信心,還能夠幫助治療多種疾病。

  小編說的“慢慢來”指的是行動的速度不宜太快,保持在正常的速度範圍就好,而不是讓你偷懶哦!長壽養生可是懶不得的呀!

  結語:通過上文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了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如果你想長壽的話。慢生活不會使我們變得懶惰的,反而還能夠修養身心,以更好的狀态投入到心的工作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