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是最常見的綠葉青菜之一,也是我家冰箱裡常囤着的葉類蔬菜。每次在超市看到新鮮的小白菜我都忍不住要買一把,因為它綠油油的葉子看起來實在是太鮮嫩誘人了。小白菜可以炒着吃、烙餡餅、做蒸餃……吃法非常多。實際上常吃小白菜對身體是很好的,據相關實驗測定,小白菜是維生素和礦物質最豐富的蔬菜之一,常吃有助于皮膚細胞代謝,并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炒小白菜是一道極為快手的家常菜,當不知道吃什麼青菜時,我常會選擇冰箱裡囤着的小白菜,或者切幾瓣蒜放進去清炒,或者切點肉絲同炒,簡單快手,脆嫩美味,我家小朋友每次都能吃很多。要知道平時奶奶炒青菜的話,他基本是不吃的。為什麼?因為我炒的小白菜口感脆嫩,味道也是剛剛好,香味中帶着小白菜淡淡的甜。而奶奶炒出來的小白菜蔫蔫的,盤底汪着半盤湯汁,像是炖煮的一般,看似炒得很爛乎,但吃起來纖維感很重,口感老,味道差。别說孩子了,大人也不愛吃。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大家的做法都差不多呀?但實際上最後炒出來的口感和味道卻天差地别。所以,炒小白菜看似簡單,但想做的好吃其實也需要技巧和火候的。
【材料】
小白菜一把,豬肉一小塊
【調料】
姜一小塊,八角一顆,花椒幾粒,生抽,鹽
【做法】
1、小白菜摘去黃葉子,洗淨葉子和根莖部的泥沙,用鹽水浸泡30分鐘後再換水清洗幾遍,撈出控淨水分。炒青菜時一定要将水分控幹再下鍋,否則大量的水分會導緻鍋内溫度不夠高,似“溫水煮青菜”一般,青菜會失水,口感變柴。
2、将小白菜切成大概2-3cm左右的小段,注意将莖部和葉子部分分開。青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所以把它切成小段時将植物纖維也切斷了,口感會變得脆嫩一些,就類似于我們切牛肉時要逆着紋理切一個道理。酒店裡很多時候為了賣相好看,很多青菜都是切成大段,甚至整根的下鍋,比如小油菜、娃娃菜等,雖然這些青菜本身口感比較脆嫩,但整根吃起來肯定是不如切成段口感好的。
将青菜切成2-3cm的小段再爆炒,這個方法真的非常有有效,即使口感不是那麼鮮嫩的青菜炒出來口感也會變得脆嫩。
3、豬肉洗淨,順着紋路或者斜着切成肉絲。豬肉肉質是比較嫩的,尤其是裡脊肉,切的時候要順着紋路切,或者斜着切,不能像切牛肉一樣逆着切,那樣炒出來口感反而不好。姜切絲、蒜切片備用。
4、起鍋燒熱後倒入适量植物油,燒熱,倒入肉絲快速翻炒一下,防止粘鍋。炒到豬肉裡的水氣幹了,下入八角、花椒、姜絲、少許鹽,翻炒出香味。小白菜是非常容易熟的,不能久炒,所以這一步要把肉絲基本炒熟,并且放點鹽給它入味。
5、炒到肉絲基本斷生時将成大火,将小白菜的莖放進去翻炒幾下,烹入适量生抽、少許老抽,翻炒均勻。小白菜的莖比葉子熟得慢,若是同時下鍋葉子熟了莖還是生的,會有股青菜的生澀味道,等莖熟了葉子就炒過了,所以要把莖部提前下鍋翻炒幾下。不過也不需要炒太長時間,大概也就10秒鐘左右小白菜莖就要開始變軟了,因為剛開始鍋裡基本都是油,溫度是比較高的。
6、翻炒10來秒鐘看到小白菜莖略微開始變軟了,将葉子和剩餘的蒜片倒進去,快速翻炒。葉子略微開始打蔫時撒适量鹽調味,快速翻炒均勻,關火出鍋。因為之前炒肉時已經加了少許鹽,所以這裡加鹽時不要加多了,青菜是不怎麼吸鹽的,鹽分都會附着在表面,一點點鹽鹹味就會很明顯,鹽太多就吃不出來小白菜的鮮味了,甚至會發苦,所以炒小白菜等青菜時鹽千萬别放多了,這樣炒出來才清甜鮮美。
1、小白菜要切成小段,這樣能減弱植物纖維老硬的口感,從而使菜炒出來口感脆嫩。
2、莖要先于葉子部分下鍋,這樣才能保證炒出來的小白菜莖葉口感都新鮮脆嫩。
3、小白菜下鍋後要全程大火爆炒,盡量縮短烹饪時間,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脆嫩的口感。千萬不要等小白菜完全變軟了再出鍋,因為餘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小白菜會繼續受熱、出水,口感就會變差。
4、炒小白菜一定要在出鍋前放鹽。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避免手下沒數鹽放多了,因為小白菜炒過後會縮水,若是鹽得太早鹽的量往往不好把握;二是鹽放得太早會将小白菜殺出水分,使小白菜口感變柴。
5、炒小白菜要特别注意鹽别放多了,鹽太多會掩蓋、損失青菜的鮮甜味道,炒青菜清淡鮮甜一點比鹹了好吃。
上面的五點技巧适用于大部分綠葉蔬菜。很多人炒出來的青菜沒有口感,沒有賣相,就是因為炒的時間太長了。總覺得青菜植物纖維多,口感柴,因此需要多炒一會兒,這恰恰是錯誤的。細胞壁裡的水分使青菜新鮮、堅挺,過長時間的烹饪會使這些水分流失出來,口感自然就不脆不嫩了。
總起來說,不論是肉炒小白菜,還是清炒小白菜,或者是炒其它的青菜,要想炒的脆嫩美味,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把握炒制的時間,全程大火爆炒,看到青菜略微變軟就要果斷關火出鍋。很多時候青菜并不是沒炒熟,隻是你認為沒有炒熟而已。
為什麼你炒出來的青菜口感總是很柴不好吃?相信看了這篇文章,您已經找到了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