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韭菜、雞蛋、米粉、野菜、卷心菜、雪菜、蒲菜、裙帶菜、菠菜、蘿蔔、胡蘿蔔、白菜、香菇、西葫蘆等做包子餡好吃。
韭菜包子的做法:
1、面粉加水和幹酵母,攪拌成糊糊,發酵至有大量氣泡産生,加入其餘面粉及玉米油,揉和成面團,發酵至兩倍大。
2、粉條用冷水浸泡至變軟,木耳冷水泡開,去根洗淨,切成碎末。
3、雞蛋打散,放入花生油,比平時炒雞蛋的油多放一倍,因為多出的油正好調餡,油燒熱後,将雞蛋炒熟,剛剛凝固即可關火,用鏟子将雞蛋盡可能鏟碎,燒開水,将泡好的粉條煮軟至沒有硬心,撈出過冷水,切碎。
4、韭菜洗淨瀝幹,切成碎,所有餡料混合,拌勻。
5、發好的面團分成劑子,擀皮,外薄心厚,包好後醒發20分鐘,冷水上鍋,開鍋後15分鐘即可。
包子是中國古老的傳統面食,相傳三國時期由諸葛亮發明,做好的包子皮薄餡多,松軟好吃。
包子一般是用面粉混和水後發酵過的面團,包上餡料,蒸制而成,常用餡料為各種肉類、蔬菜、芝麻、豆沙等。
包子是發酵食品,多吃發酵食品對人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傳統發酵食品的原料來源很廣,發酵采用的微生物種類多樣,其發酵形式主要有液态或固态發酵和自然或純種發酵。傳統發酵食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強大的保健功能。
同樣是面食,可發酵後的饅頭、面包就比大餅、面條等沒有發酵的食品營養更豐富。研究證明,酵母不僅改變了面團的結構,讓它們變得更松軟好吃,還大大地增加了饅頭、面包的營養價值。
讓面粉發酵有很多辦法,如小蘇打發酵、老面發酵、酵母發酵等。這些方法原理上都一樣,就是通過發酵劑在面團中産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蒸煮過程中,二氧化碳受熱膨脹,于是面食就變得松軟好吃了。但是前兩種方法都各有弊端,小蘇打會嚴重破壞面粉中的B族維生素,老面發酵會使面團産生酸味,隻有酵母發酵,不僅讓面食味道好,還提高了它的營養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