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不時不食。即根據時令選擇食物是對身體最好的飲食方法。
現在,正值秋冬交替,推薦7種可以滋補身體的素食,你家廚房就有。
山藥:補虛健脾
山藥有“神仙之食”的美譽,秋冬季節吃山藥有補腎益精、健脾益胃、潤肺止咳等豐富功效。
健脾益胃山藥粥
材料:山藥、粳米、枸杞各适量。
做法:首先将大米加水提前泡半小時,山藥洗淨,去皮切塊,然後将泡好的米放入鍋中,加水煮開,改小火煮成粥,加入山藥塊和适量枸杞一起熬煮。稍攪拌,小火熬煮30分鐘即可。
注意:山藥為收澀之品,因此有便秘以及大便幹結的老年人不宜食用。
蓮藕:生津解渴開胃
蓮藕煮熟後,性平,能補血養脾、養陰生津,對于虛不受補,陰虛内熱的人有很好的平補作用。
老年人常吃藕,可以調中開胃,益血補髓,安神健腦,延年益壽。
玉米蓮藕湯
材料:蓮藕1節,甜玉米1根,糯玉米1根,枸杞适量。
調料:鹽、豉油适量。
做法:1.蓮藕切塊,玉米切段。2.藕塊和玉米段一起放入砂鍋,加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慢炖。3.待藕塊綿糯時加入鹽、豉油和枸杞稍炖即可。
百合:清肺熱除心煩
百合為補陰的好食材。
兒童秋季容易遇到肺熱,會出現舌尖發紅的情況,此時可以吃點百合。
若中老年人、更年期及病後體弱者有心煩失眠、低熱的情況,也可以吃點百合。
西芹枸杞炒百合
材料:西芹、百合、枸杞各适量。
做法:将鮮百合去掉老皮和蒂,拆散洗淨;如果是幹百合的話,就用水泡發,瀝幹後待用。西芹抽去老筋,洗淨,斜切成片。枸杞用水泡發,瀝幹待用。把西芹放進沸水中焯過,撈出後迅速放入冰水中,瀝幹待用。炒鍋燒熱,放入油,燒至5成熱,放入西芹快速翻炒。再加入百合快速翻炒,炒至百合略透明後,再加入枸杞同炒。最後加入鹽、雞精等調味品即可。
注意:風寒咳嗽及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不宜多食。
大白菜:調理肺燥咳嗽
大白菜是北方地區秋冬季節最常見的蔬菜,它性偏涼,可通利腸胃,養胃和中,益胃生津,清熱除煩。
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記載說:“白菜汁,甘溫無毒,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說“冬汁尤佳”。
潤肺白菜湯
在秋季肺燥時,可用大白菜煮一道湯,大白菜100克、豆腐皮50克、紅棗10枚,加入适量的水炖湯,煮熟調味即可。
銀耳:緩解口幹舌燥
銀耳性平,入肺、胃、腎經,可以滋補生津、潤肺養胃。
供暖後,常處在暖氣房裡,雖然溫暖舒适,但也有不少人會出現心裡燥熱、口幹口渴的問題,此時用銀耳祛燥解渴是不錯的方法。
益壽銀耳湯
材料:銀耳、枸杞子、龍眼肉各15克,冰糖适量。
做法:銀耳泡發洗淨,上屜蒸熟。枸杞子洗淨後上屜蒸熟。龍眼肉切丁備用。取淨鍋加清水燒沸,加入冰糖使其融化,加銀耳、枸杞子、龍眼肉,煮沸即成。
功效:補腎強身,養陰潤肺。
白蘿蔔:和中補脾助排便
白蘿蔔是冬季的常見食材,生吃熟吃功效不同。
中醫認為,生蘿蔔性涼,有肺熱咳嗽、咯黃痰者可以飲生蘿蔔汁來清痰熱、潤肺燥的功效。
蘿蔔煮熟後,其辛味就幾乎沒有了,反而偏溫,能和中補脾、補而不滞,還能行氣下氣,對于腸胃積熱或氣滞導緻的便秘有效。
蘿蔔焖牛腩
材料:牛腩500克,白蘿蔔500克,生姜3片。
做法:牛腩切塊焯水;姜切片、白蘿蔔切滾刀大塊;炒鍋倒油,将姜放進去煸炒出香味,加入牛腩、陳皮和水;一個小時後加入白蘿蔔塊,加鹽調味再繼續煮1個小時即可。
注意:如果平時陽虛比較明顯,還可以加上八角、草果、桂皮等溫陽散寒的調料。
土豆:補氣利秋養
從中醫角度看,馬鈴薯是一種非常好的補氣食物。
中醫認為,馬鈴薯性平味甘,能健脾和胃、益氣調中、緩急止痛、通利大便。
能輔助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暢等病症。
其中,土豆補益脾氣的功效最為突出,對有氣虛表現的人,如有少氣懶言、疲勞乏力、動則大汗淋漓、心悸頭暈、面色蒼白等,有較好調理功效。
酸奶堅果土豆泥
材料:土豆、酸奶、堅果。
做法:土豆蒸熟後壓成泥,放涼後根據個人口味添加适量酸奶和堅果,如核桃、腰果、花生均可。
功效:土豆泥口感酥軟,非常适合老人和孩子,還能作為需要控制體重、血糖、血壓等人群的食療菜。
來源:養生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