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互聯網的地方必有大是非。最近幾天,關于兩大平台聯手借《慶餘年》收費一事被吵得不可開交。就事論事的說,平台搞收費制度,不管是為了回收成本,還是多賺點錢,都是無可厚非,現在卻幾乎被網友一邊倒的發聲強烈抵制,很多劇迷都表示甯可上網找盜版,話糙理不糙,有免費的為什麼看收費的。
不過事情都應該從兩面看,這一次騰訊和愛奇藝成了衆矢之的,但并不表示兩家的做法就是錯的。對于任何生産或播放單位來說,除了當初幾大視頻的燒錢大戰特殊時期,都不可能一直賠本賺吆喝,就算是馬化騰也賠不起。是生意就得有利潤,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傳統電視台也不是完全免費的,而是通過廣告和有線加收高昂的成本,互聯網視頻從誕生之日起就具有強烈的資本屬性,之所以從前有大量免費資源,那是因為要推廣市場,免費是最好的推廣方式,當市場大局已定,剩下的就是切蛋糕了。
第一次切蛋糕無疑是會員制的普及,經過數年時間的努力,幾大平台花費了巨大的營銷和版權成本,終于把大批隻想白看的網友發展成願意每月花十幾塊錢的會員,現在體系已經成形,每家坐擁一億左右的付費會員,卻依然難以滿足不斷飛漲的運營費用,一家視頻互聯網,需要大量的版權内容,生産成本,維護成本,都高得難以想像,如果不能讓會員付更多的錢,那麼很快就被會時代的車輪甩在後邊。
于是平台想出了更多的辦法,比如說把一些《慶餘年》這樣的精品内容拿出來單獨收費,先是收50塊,被網友抨擊後改為會員可提前看6集,如果願意追的話可以再以每集3元的價格多看6集,50元打包看全集的模式正式夭折。
從上面這張圖可以一目了然,非會員也就是一分錢也不花的網友可以看到21集,忽略廣告收入的話,網站對于這部份網友完全免費;每月付12元的會員可以看到27集;既是會員又肯多付每集3元的會員可以看到33集,假如一直到第46集都這麼看,那麼成本就是3 X 19=57元。
那麼問題來了,這57元真的很貴嗎?在吃一碗拉面都得二十多塊錢的時代,付兩碗拉面錢看幾十集劇,真的多嗎?顯然不多,在高呼版權意識的當下,網友們應該能明白這個道理。再拿面舉個例子,宋小寶演的《炒面》,小寶:我沒吃面付什麼錢?老闆:你上哪吃面不花錢?
同樣的道理,看了劇也是要付錢的,而且是明碼标價。
試想,如果每個人都選擇以免費方式追劇,那麼各大平台就沒有更多的錢去買版權,片方的收入就會下降,間接影響的就是投資成本降底,大家就看不到那麼多好看的劇集。
一個行業,隻有各個環節都良性運轉,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就像歐洲的五大聯賽,如果不賣球票,讓球迷免費去看,電視直播也不收費,那麼就不會有錢培養出C羅和梅西這樣的巨星。影視行業也一樣,假如都不收費的話,可能就不會有《慶餘年》這樣大投資的精品劇,想看都沒有,吃虧的還是劇迷。可以對比,在視頻網站隻燒錢不賺錢的時期,大家在網上看的也不過是一些過期的電影和電視劇網台同步都沒有,更談不上獨播的網劇和電影。
所以說,收費模式是影視發展的必經之路,從《慶餘年》事件看來,這一天已經來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