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生熟皮茹甘草飲
(組成)熟附塊(先煎),生大黃(後下),黨參,制半夏,陳皮,姜竹茹,枳實,茯苓,生甘草。
(用法)水煎取汁,生姜汁5∼10滴,沖入藥汁内。
(功效主治)扶正降濁,和胃止嘔。主治慢性腎炎及浮腫。辨證為腎氣勞損,洩濁無權,邪滞血脈,上逆犯胃,正衰邪實型。症見神倦欲睡,面色灰暗,形體消瘦,泛泛作惡,面浮身腫,口有尿味,尿量減少或增多,苔膩,質淡胖,脈弦滑。适用于脾腎功能受到嚴重損害的階段。
(方解)本方由《千金方》的溫脾湯和溫膽湯複方化裁而成,方中附子配大黃,溫裡而下濁;溫膽和胃降逆,更用生姜汁入藥加強止嘔之功。
大黃
(加減)若用上方後,嘔吐仍不止者,制半夏宜改生半夏。大便溏洩者加生姜,生大黃改制大黃。若見苔轉花剝,舌淡少津或幹,屬氣陰兩虛者,則加竹茹清熱和胃。另用紅參或别直參(另煎代茶)。若頭痛甚劇,有抽搐者,加羚羊角粉(吞服)可每日服2∼3次。
竹茹
(驗案)王某,男,35歲。浮腫多年,惡心嘔吐月餘,伴心前區痛,氣促。伴面色灰暗,神疲乏力,形體羸瘦,食欲不振,渴飲不多,小便減少,腑氣幹結不暢,胸膺疼痛,心前區聞及心包摩擦者,苔黃膩,質淡暗,脈弦滑。實驗室檢查非蛋白氮296mg%。投以扶正降濁、和胃止嘔的生熟皮茹甘草飲。
1周後腑氣通暢,惡嘔見輕,食欲亦增,但苔轉花剝少津,舌尖紅,胃氣雖有來複之象,唯氣陰兩耗,轉拟益氣生津,和胃降濁,上方合橘皮竹茹湯加減。10天後,心包摩擦音消失。20天後,非蛋白氮降至104mg%。
陳皮
本案初起辨證為脾腎兩傷,水精散布氣化功能日趨衰竭,脾胃失其升清降濁,腎失其分清泌濁,邪濁上犯心肺,法當扶正洩濁為主,故選用人參、附子、麥冬等以扶助正氣,配以生大黃、生半夏等洩降體内邪濁,使滞留之血氮由胃腸道排出體外。
麥冬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制劑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使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産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