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的老鄉,或是路過的,工作的,打工的,大家夥對安陽的名菜炒三不沾一定很耳熟吧,“炒三不沾”是安陽名菜。食用時因不沾筷、不沾盤、不沾牙而得名。“炒三不沾”也叫“桂花蛋”其創制人及創制年代已無從查,但是呢還是以往的說法,每道名菜都有自己的傳說:
話說清朝乾隆年間,安陽有一個縣令,其父親喜歡吃花生和雞蛋,可就是年齡大了,牙齒不行,縣令就讓廚師每天煮花生、蒸雞蛋羹給自己的父親吃。時間一長,縣令的父親就吃膩了,食欲越來越差。縣令就讓廚師變換一下飯菜的做法。廚師絞盡腦汁,将雞蛋和花生的做法變換了許多花樣,縣令的父親還是不想吃。有一天,一個廚師想出了一種新的做法。他把雞蛋黃加水打碎後,再放入白糖,然後倒入鍋裡炒出一盤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臨時取名叫桂花蛋,縣令的父親品嘗之後,連連誇贊這道菜好吃。從此,這道菜就成了縣令家的主要菜肴,一家人百吃不厭。
道途聽說呀,炒三不沾是宮中的名菜,那時候朝代滅亡,宮中廚師都紛紛逃亡,結伴而行,逃到安陽,為了生計,使宮中名菜到了河南生根開花,傳說終歸是傳說,真的出處也無從考究,就當個故事來看看就好
制作方法:
一、洗京糕切刻成1.2寸長、6分寬、3分厚的圖案花邊或小兔型花刀20-30塊,夠盤邊擺一圈即可,下腳料剁成碎丁待用。
二、鍋内添水1.2斤,加入白糖,待溶化後加入桂花糖,加溫後晾涼過籮。
三、蛋黃加入水粉芡,用筷子攪勻,加一斤涼濃糖水,鹽水幾滴,再過80目的籮,濾淨雜質。四、鍋放火上加油至鍋熱時将油倒出,打抹幹淨;而後加好大油1兩,倒入五分之一的蛋液,攪炒後,視其軟硬,如硬可将剩下的濃糖水倒入蛋液中;然後将蛋液再全部倒入鍋中,小火慢慢攪炒。蛋液變稠時,加一次油,用力敲攪,并不斷加油,至不沾鍋表面光潔無蜂窩時,把剩餘大油加入鍋内炒幾下翻鍋,盛入盤中,最後将切好的京糕小兔或圖案花邊擺成一圈,碎京糕丁撒到”三不沾“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