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過年過節,還是平時聚餐,都會弄兩道熟食吃。有的時候為了省事我們就買熟食店的成品,像醬豬蹄、醬牛肉、醬豬頭肉等都是我們經常食用的食物,為什麼買現成的熟食呢,一是嫌麻煩,二是自己不會調醬湯,做不出來那個味道來。如果自己有時間,還喜歡研究美食,完全可以自己做熟食。今天就分享廚師調醬湯的方法,喜歡的可以給點個贊支持一下,這也是飯店常用的醬湯調制方法。
其實熟食好吃,取決于醬湯的味道,一鍋好醬湯就可以醬出來好吃的美食來,除了調味以外,還取決于醬湯的使用頻率,隻要每天都用來鹵東西,湯是越用底味越醇厚,裡面的鮮味物質越多,油脂也濃,煮出來的東西越好吃。#世說新年#
醬豬蹄
今天分享一款傳統東北醬湯的制作方法,我們分六步進行,這樣能夠清晰地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做好醬貨并不難,大廚教你“6步”調湯法,軟爛入味,醬啥都好吃。
一、制作底湯
醬湯的靈魂首先來自于湯底,尤其第一鍋湯的濃厚程度決定了湯的鮮香底味。先來制作底湯,這是保證醬湯濃厚味道的前提。
吊湯:需要用兩隻雞架子和四根敲碎的豬棒骨,冷水下鍋焯水,加入适量料酒去腥,撇淨浮沫再用清水沖洗幹淨。
準備一個不鏽鋼湯桶,倒入清水約30斤,放入大蔥段20克、姜片20克,放入處理過的雞架子和豬骨頭,大火燒開後再次撇去浮沫,熬煮四十分鐘左右關火。
再取一個湯桶,将老湯過濾殘渣後倒入湯桶裡即為底湯。如果是飯店操作,雞架子和豬骨頭可吊三到四次湯。
二、熬制糖色
醬湯需要調色,通常以糖色為主,加老抽或輔助提色的香料來調制顔色。白砂糖或綿白糖均可熬制糖色,今天我們選用冰糖熬制。三種糖都可以熬制糖色,糖色發生變化的時間不同。使用時根據湯的顔色和醬熟食的多少決定糖色的用量,使用時直接加入底湯即可。
【油水混合炒糖色法】
1、炒鍋上火燒熱用油滑鍋後再倒出,大火改中火,鍋内加入适量色拉油适量清水,比例為油100克、清水200克,綿白糖200克。
2、中火熬煮至糖漿粘稠,水分基本蒸發掉了,改小火炒制,用勺子攪動時糖漿時明顯感覺輕快,糖漿在鍋裡特别順滑,顔色由白色開始變成微黃色,這是翻沙漿,繼續翻炒幾秒鐘,顔色變成香油色,這是拔絲漿。#2020生活記憶#
3、繼續攪動糖漿,糖漿顔色越來越深,鍋邊開始出現焦糖味,糖漿起小氣泡時,用勺子舀起來看,糖漿呈現雞血一樣的顔色時,馬上将鍋離火。
4、加入适量熱水(約為200克),一定要慢慢加,如果一下子加一勺水下去,糖漿會迅速沸騰,造成不必要的濺傷。所以要一點點加入熱水,直至糖漿不再沸騰,将糖漿稀釋後,再上火熬開,倒入碗裡就可以了。
熬糖色
三、調制顔色
醬湯的顔色多為醬紅色或醬黃色,可用糖色加栀子的方式調整色澤,也可以加老抽調制顔色,但是老抽醬制的熟食會很快氧化發黑,适合當時做出來就食用的那種,如果長時間放置會出現發黑的情況。所以醬湯多用糖色為主要調色料。也可以用紅曲米加糖色的方式調制,紅曲米通常在食材初加工時加入上底色,再加入醬湯裡鹵制,這樣的色澤會比較自然,而且保持的時間較久。
四、配制香料
每個人對于香料的理解不同,所以香料的配比會有所不同。通常醬湯裡會用到常用的幾種或數十種香料,目的是增香去異,提升醬湯的香味。
準備花椒10克、大料8顆、桂皮6克、香葉5克、丁香2克、砂仁5克、草寇5克、小茴香15克、香砂2克、良姜3克、草果2顆拍裂去籽、豆蔻4顆、栀子4顆、白芷4克、幹辣椒2克、木香4克、山奈1克,放入煲魚袋系緊,用清水浸泡10分鐘再使用。
第一鍋湯,香料煮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香料味過重會發苦,影響醬湯的味道,通常在煮制30分鐘左右後撈出,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時間。
五、醬湯調味
醬湯離不開的就是調味,鹹度是否合适決定醬貨的味道,過鹹過淡都不能體現醬貨的特點,突出它的香味。尤其葷菜的醬制,要入味厚,回口濃,食材本身的香味還不能被抑制住,所以調味主要是調整鹹鮮的程度,通常醬湯的鹽度要略重一些,因為它不像炖菜收汁,醬湯通常湯比較寬,要靠浸泡的作用才能達到食材的入味需要。
調醬湯(30斤)需要的調料有精鹽50克、味精20克、雞精30克、胡椒粉10克、料酒10克、白酒10克。
六、增香提味
醬湯越陳越香濃是因為鮮味物質的釋放和融合,也因為醬湯裡的油脂累積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也就是如果沒有油脂或油脂少的醬湯,醬出來的熟食它是不好吃的,味道就沒那麼香。所以第一鍋醬湯在調制時,多選用油脂偏多或較肥膩的食材來增加湯底的味道,比如豬油和雞油,都可以起到增香提味的作用,其實就是油脂融化在湯裡起到的效果。
今天我用的是3斤雞油,放入醬湯裡煮四十分鐘左右即可關火,醬湯就制作完成了,醬制的食材需要焯水處理,去淨血水之後再放入醬湯鹵制,每次根據食材的多少添加鹽、味精、料酒等調味,或者加入蔥姜等其它香料增香。
下面以醬骨頭為例,說明一下醬制的過程。
醬大骨頭
需要食材:豬棒骨2500克、大蔥1根、姜1塊
需要調料:鹽10克、味精5克、雞精5克、料酒15克、糖色15克、紅曲米15克、香料包同上
制作過程:
1、豬棒骨從中間敲開,放入清水浸泡2個小時。這樣可以将血水浸泡出去。
2、大蔥切成段,姜洗淨切成姜片。把香料包入料包用清水浸泡十分鐘後瀝幹水分。
3、炒鍋倒入适量清水,倒入少許料酒,放入豬骨頭焯水,開鍋後撇去浮沫。骨頭要冷水下鍋,這樣才能去除血水和異味。
4、骨頭煮3分鐘左右撈出,用清水沖洗表面的浮沫。
5、炒鍋上火燒熱放入适量清水,加入少許紅曲米煮開,放入豬骨頭煮2分鐘關火浸泡10分鐘左右,讓骨頭上色。用浸泡的方式可以上色更快更均勻一些。
6、把醬湯燒開,加入适量料酒、鹽、味精、雞精調味,放入豬骨頭,加入适量糖色,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炖四十分鐘左右,在湯裡浸泡一個半小時左右。
7、把醬骨頭撈出裝盤即可。
輝哥有話說
一、如果醬湯長時間不用,需要每天加熱一次,否則容易酸壞。
二、醬湯還要做保養工作,經常過濾一下湯汁,去掉肉渣、骨頭和蔥姜廢料。如果湯汁減少酌情加入老湯,如果沒有老湯,加開水。一般是三天左右清理一下醬湯。
三、香料包多次使用後味道銳減,使用四到五次時需要換掉香料包,重新加入香料。
四、醬湯的存放溫度宜低溫,或者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
【大家好,感謝閱讀,我是輝哥,感謝大家的支持,喜歡我的文章内容可以關注我,我将分享更多更專業的美食知識,想了解更多做菜小技巧和餐飲行業知識可留言交流,有不同的建議或做法也可以評論區留言探讨,再次感謝閱讀!【原創内容 抄襲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