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經四川廣安鄰水警方偵查,23人團夥制售假牛肉幹被抓。該團夥以較低價購入風幹鴨肉幹,人工切割成小塊後,包裝為牦牛肉幹售賣。為逃避公安機關打擊,他們在鄰水、成都的偏遠山村建立窩點,團夥中有負責洗錢的、負責刷單的,涉案金額1230餘萬元。(據9月19日央視新聞)
相關新聞報道截圖
看上去銷量很高,包裝精美,評價很好的牛肉幹,竟然是一點牛肉都沒有,而是價格更低廉的鴨肉,而如何把鴨肉做得像牛肉味,到底添加了什麼東西,光想想就讓人覺得頭皮發麻。這樣瘋狂地造假,踐踏市場誠信,破壞了社會秩序,危害食品衛生安全,對消費者權益是一種極大的侵害,必須得到法律的嚴懲。
而這一案件的調查過程,其實很值得深思。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在例行檢查中,發現了奇怪之處,在并不盛産牦牛肉的四川廣安鄰水縣,卻有大量的牦牛肉幹發貨到外地,這想想就不太正常。于是立刻上門突擊檢查,發現問題嚴重後移交警方,警方順藤摸瓜,挖出制假售假、刷單炒信的産業鍊,跨省追捕,一舉鏟除。
相關新聞報道截圖其實,案件中違法者制假售假的手法根本談不上高明,他們産品沒有“高仿”什麼知名品牌,屬于一眼看穿的“三無”産品,根本不可能進入大小超市、實體店鋪售賣,所以隻能在網上賣。而專門銷售這一家假牛肉幹的網店,沒有任何的企業登記信息,同樣屬于“三無”店鋪。但就是這樣的店鋪,通過各種包裝和虛假評價,欺騙了衆多顧客,狂撈千萬餘元,盈利竟然有400多萬元。可見網購的虛拟性、隐蔽性,多麼容易形成“障眼法”,讓“三無”産品肆無忌憚,橫行于市。
假牛肉幹賣成“爆款”,首先當然是騙子可惡可恨,但平台的責任也是不可推卸的。面對消費者時,電商平台和具體的商戶共同承擔着“經營者”的角色,平台固然無法窮盡對海量經營者的細緻審核,但最基本的店鋪信息核查還是應該要徹底負責地做到,不然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增設的條款,網絡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也要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雖然現在比較大的電商平台在打假、打“三無”方面都出台了很多嚴格、細緻的規定,但是從假牛肉幹一案來看,在實際執行中還有相當大的漏洞,這也提醒監管部門,需要進一步壓實平台的審核管理責任。比如,類似商家地址與所售商品的原産地,存在明顯地域異常的情況,可以重點标注,對消費者作出提醒,或上報監管部門核驗,就能大大壓縮假貨存在的空間。
相關新聞報道截圖
2022年5月,廣東市場監管局為了着力解決電商平台“三無”産品較多的問題,約談了13家電商平台,并且發布實施了《網絡交易平台産品質量信息展示管控規範》團體标準,從而解決網絡交易平台銷售的産品普遍存在廠名廠址、産品标準、商标、生産許可和強制性認證質量标志等基礎性産品信息展示不規範、不健全等問題,指引電商平台經營者更好履行産品質量安全監督和保護消費者權益職責,這種講究細節和實效的監管措施,不妨多多益善,全國推廣,從源頭上把控,遏制歪風邪氣,讓“三無”假貨無法在網店橫行,更加強有力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