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驢打滾的正宗配方比例

驢打滾的正宗配方比例

美食 更新时间:2024-11-24 21:34:34

驢打滾,是中國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面、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制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

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别具風味,豆餡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黃豆面入嘴後可以不嚼,細細品,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驢打滾的正宗配方比例(驢打滾這個名字怎麼來的)1

由來傳說
  • 第一種由來

據說有一次,慈禧太後吃煩了宮裡的食物,想嘗點兒新鮮玩意兒。于是啊,禦膳大廚左思右想,決定用江米粉裹着紅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剛一做好,便有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來到了禦膳廚房,誰知這小驢兒一個不小心,把剛剛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裝着黃豆面的盆裡,這可急壞了禦膳大廚,但此時再重新做又來不及,沒辦法,大廚隻好硬着頭皮将這道菜呈到慈禧太後的面前。慈禧太後一吃這新玩意兒覺得味道還不錯,就問大廚:“這東西叫什麼呀?”大廚想了想,都是那個叫小驢兒的太監闖的禍,于是就跟慈禧太後說:“這叫‘驢打滾’。”從此,就有了“驢打滾”這道小吃。

驢打滾的正宗配方比例(驢打滾這個名字怎麼來的)2

  • 第二種由來

傳說清乾隆平息了大、小和卓叛亂後,把新疆的一個維吾爾族首領的妻子搶到宮中作他的妃子,也就是香妃。

香妃被搶到北京後,日夜茶飯不思,乾隆急壞了,傳旨給禦膳房,說:如果誰能做出香妃愛吃的東西,不但升官,還賞銀千兩。

這一來禦廚們大顯身手,使出了看家本領,山珍海味,風味名吃,做了數千樣,但香妃連看也不看。乾隆隻好下旨叫白帽營的人給香妃做家鄉吃食送進宮。

話分兩頭說,香妃的丈夫自香妃被搶進宮後,也跋山涉水從新疆來到北京,藏身在白帽營裡,想方設法打聽香妃的下落。當他聽說皇帝下旨讓白帽營的人做一樣好吃的東西送進宮去給香妃吃,覺得這是個聯系的好機會。

于是就做了一盤他家祖傳的自制點心江米團子,香妃見到這江米團子,就會知道是她丈夫來了。

江米團子送到宮中,太監問這食物的名字,于是就叫它驢打滾。宮女把驢打滾端到香妃面前,香妃一見,眼睛一亮,知道丈夫來了,便強打精神,夾起一個,輕輕咬了一口。

乾隆聽說香妃吃東西了,高興地不得了。下旨讓白帽營的艾買提天天做驢打滾送進宮來。從此,艾買提就天天做驢打滾送進宮來,驢打滾也就出了名。後來又流傳到了民間。

驢打滾的正宗配方比例(驢打滾這個名字怎麼來的)3

曆史習俗

為什麼叫驢打滾?是指成形後滾于炒豆面中,似驢愛在黃沙土中打滾?

這一點人們不太清楚,連清人寫的《燕都小食品雜詠》中也覺得不可思議。有詩為證雲:“紅糖水餡巧安排,黃米成團豆裡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诙諧。”還進一步指出稱:“黃米拈面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于豆面中,成球形,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

”不去考證叫驢打滾的起由,反正它是一種北京傳統名小吃,可入北京習俗之列。至于張江裁先生講的:“近年則少見矣”的議論,已屬過去。撞長小吃制作的南來順飯莊和它的分店,常年均有驢打滾的供應,這一點是北京人可以一飽口福的幸事。

驢打滾的正宗配方比例(驢打滾這個名字怎麼來的)4

北京人食“驢打滾”(豆面糕)的曆史,愛吃豆面糕的習俗已很久遠。據張江裁(出生年月無可考)寫的《燕京民間食貨史料杆》中記載稱:“驢打滾,乃用黃米粘面蒸熟,裹以紅糖水為餡,滾于炒豆面中,使成球形。

燕市各大廟會集市時,多有售此者。兼亦有沿街叫賣,近年則少見矣。”從記述中可知,此品在廟會集市中必售的食品。

驢打滾要用黃米粘面(也有用江米面代替的,多加一點水使之軟潤,然後上籠蒸熟;黃豆炒熟後軋成面,将蒸熟的粘米蘸上黃豆面擀成片,抹上糖水豆餡卷起,切成小塊即成。驢打滾口味香柑,有特有的豆香味。

圖片源于網絡。喜歡就關注一下博主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