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雨季的到來,多數人會有乏力的感覺。俗語有“春困秋乏”之說,在陰雨天為主,濕度較大的季節裡,多數人會有肢體沉重或乏力的感覺,而夏季氣候炎熱,人體容易出汗,水分蒸發較快,人們也會感覺疲倦,這些都是氣候對人體的影響,不屬于病态,季節變換、氣候改變後這種現象自然就消失了,不需要處理特殊。
另外,相信大多數人在經過一天的辛苦勞動之後都會有疲倦乏力的感覺,體力或腦力勞動者都有可能出現,經過适當的休息後,這種感覺自然就會消失,這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
如果經過适當的休息後這種感覺不能消失,或者說與此前相比更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在稍微勞動後即感疲乏,或者說與同齡人相比,自己更容易産生疲倦乏力的感覺,那就不太正常了,既可以是亞健康的表現,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現,因為疲倦乏力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症狀,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睡眠不足因為睡眠不足,人體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感到乏力,睡眠改善後這種情況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因為睡眠不好,長期服用安眠藥,也會感到軟弱無力,這是藥物的副作用,停藥或減少藥物的用量後就可以消除。
出汗過多體力勞動者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時會大量出汗,大量出汗的過程中除了人體的水份大量喪失外,鈉、鉀等礦物質也會随着汁液排出體外,從而形成低鈉,産生疲倦乏力的感覺,及時補充就可以消除。因此,長期大量出汗的人需要适當補充鈉、鉀等礦物質。
飲酒過多長期嗜好飲酒的人常有疲倦感。一方面,飲酒的人容易出現維生素B1缺乏,另外,飲酒的人蛋白質的攝入往往不足,缺乏蛋白質,形成營養不良而感到乏力。
藥物的副作用
除了上面所說的鎮靜催眠藥外,能夠引起疲乏的藥物還有:1.抗過敏藥。苯海拉明等抗過敏的藥物也有鎮靜作用,服用後可出現疲倦乏力,所以司機和一些需要操作機械設備的人不宜在上班期間服用抗過敏藥。2.利尿藥。如速尿等能使體内的鉀大量經小便排出,引起低鉀血症,從而出現疲倦乏力。因此,長期服用具有利尿作用的藥物的人一定要定期抽血監測血鉀、鈉的變化,過低時需要及時補充。
疾病的表現如果明确排除了上面這些誘發疲倦的因素,就需要考慮疾病的可能。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全身各大系統的疾病都有可能表現出疲倦乏力,有的需要治療,有的并不需要用藥物治療,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重症肌無力。最明顯的疲乏無力見于重症肌無力患者,由于患者的神經肌肉間傳導障礙,橫紋肌極易疲乏,稍微活動,即迅速呈現無力狀态,持續而迅速的動作更易引起疲乏,疲乏感往往是早晨輕晚上重,最多見于眼睑和四肢,用藥後乏力可明顯減輕。
2.心髒的病變。如心衰、風濕性心髒病心髒瓣膜關閉不全等,因心髒泵往全身的血液不能滿足各個器官和組織的需要,往往同時伴有心慌,嚴重的可以伴有下肢水腫、呼吸困難等表現。
3.腎髒病。慢性腎炎、腎衰、腎小管酸中毒等患者而且因長期飲食控制,營養攝入不足,或者是缺鉀,也常感疲倦和乏力,往往同時伴有腰酸,或者是眼睑水腫。
4.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患者因肺功能不佳,吸入的氧氣不足以供應全身的需要,多數會有疲倦感。部分平時沒有肺病的老年人出現疲倦乏力則要注意肺炎的可能,應當及時到醫院檢查以明确診斷。
5.血液病。貧血,尤其是慢性貧血患者的第一個臨床表現可能就是疲倦乏力,同時會伴有面色蒼白等。白血病病人因同時存在貧血,亦常感乏力。
6.糖尿病。糖尿病也是常導緻乏力的疾病。患者由于糖代謝失常,機體的各個組織和器官不能夠正常利用葡萄糖、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能量供應出現故障,從而出現疲乏、虛弱無力,典型的糖尿病患者同時可能會伴有口渴、消瘦、多食、多尿等三多一少的症狀。但臨床上很多病人沒有三多一少的症狀,而是以乏力為主要表現。
中醫對疲倦乏力的認識與處理
中醫主要從虛、實兩個方面去考慮,虛就是指人體氣血不足,從而表現為疲倦乏力,氣虛主要有肺氣虛、脾虛、腎虛、和心氣虛。
如果同時伴有多汗,心慌不适,活動後明顯加重,舌質偏淡,脈搏跳動無力,多數是心氣虛為主。如果同時有身體沉重感,胃口不佳,腹部脹悶、大便稀爛,舌質淡紅的多數是脾虛,需要健脾補氣為主。煲湯時可以多加一些黨參、山藥、黃芪等健脾補氣的藥物。
如果舌質淡,而舌苔厚膩,面色萎黃,則是寒濕困阻脾胃的表現,需要健脾的同時給予化濕,不宜單純使用補藥,否則易上火,可以多選用茯苓、苡仁、玉米須等具有利尿作用的藥物;乏力伴有頭暈,面色蒼白,經常心悸、氣短,或者失眠者,是氣血均不足的表現,需要補氣和補血同時進行;如果同時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尿頻、夜尿多,多數是肝腎不足,需要給予補益肝腎,可以多吃核桃、杞子、韭菜子等具有補腎作用的食物。
如果乏力同時伴有身體皮膚發黃,眼睛黃,尿黃等黃疸的表現,或者是伴有胃口不好,嚴重者出現嘔惡,腹脹痛或脅痛,舌質紅,舌苔黃膩,多數是肝膽濕熱。常見于肝炎、膽囊炎等疾病,需要給予清熱利濕,可以用玉米須、車前草等煮水當茶飲用。
當然,引起疲倦乏力的原因遠遠不止這些,有生理功能的變化,也有的是疾病的表現,大家最好是多加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有不妥則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後對症治療。
#健康科普排位賽##家庭醫生超能團##中醫養生的真相##真相來了##健康真相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