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醬是東北特有的一種醬料,是東北的傳統美食之一。東北大醬的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靺鞨人就種豆制醬。《金史》記載:“女真人”以豆為醬,制作豆醬,以蒜、芥末、醋加菜中調味。順治時期大醬發展達到高峰,清廷在禦膳房内設立獨立的醬菜作坊,用來制作各種醬制美食。
東北大醬制作簡單又易保存,是東北人一年四季中經常食用的配餐佐料。在春節前将黃豆洗淨、烀熟、搗爛(有的地方會有炒制的工序)做成醬塊,放置晾幹,待醬塊幹透,用幹淨的紙将做好的醬塊嚴密包裹捆紮,挂在屋裡天棚上或者放在立櫃頂上,讓醬塊緩慢發酵。
醬塊
春節過後,轉年陰曆四月十八前取下醬塊,去除裹在外面的紙張,洗淨外部的污垢,掰成小塊入缸,一層醬渣一層鹽,再加入适量清水。醬缸上覆蓋透氣白布并用細繩沿缸沿綁緊,再蓋上蓋簾,放在陽光下日曬,待醬發酵後打耙撇沫,經過一個多月的日曬、打耙,醬色由灰黑變紅,即可食用(未完全發酵的大醬也可食用)。
東北大醬富含賴氨酸,因此食用東北大醬可以均衡飲食結構。大醬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含量很低。可以防止亞麻酸等膽固醇堆積在體内,具有提高血液循環的作用。
蘸醬菜
現在,東北大醬依然是東北人必備的佐料,特别是在農村,幾乎每餐必吃。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炸成雞蛋醬、肉醬、辣椒醬和魚醬,或者做成雞蛋焖子。生醬和熟醬都用于蘸食生的蔬菜,比如山野菜:蕨菜、苋菜、刺五加、刺老芽、柳蒿芽、小根蒜、婆婆丁、貓爪子等,還有園子裡生長的旱黃瓜、小蔥、毛蔥、小辣椒、小白菜、生菜、香菜和各種蘿蔔等,菜市場上常見的苦苣、臭菜,還有經過加工才可蘸醬吃的大豆腐、幹豆腐、以及蒸熟了的土豆、茄子、南瓜和地瓜等等。
除了蘸醬還可以腌制各種醬菜,像腌大蒜、黃瓜、茄子、蘿蔔、冬瓜、紫姜、土豆、芹菜根葉、瓜條等各種醬制小菜,還可以腌制鹹魚和炖熟的豬瘦肉。
醬缸裡的大醬(已經發酵)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