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是一種以“大米”為原料,經過浸泡、蒸煮、壓條等工序,制成的絲條狀吃食。
它的質地柔軟有韌性,無論是幹炒還是水煮,始終都能保持完整,因為制作工藝特殊,1斤大米往往能夠出1.5斤以上的“米粉”,性價比算是相當高的。
這種小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各個省份都有自己的風味特色,有桂林米粉、貴州米粉、湖南米粉等,而其中堪稱“死忠粉”的,莫過于四川人民了。
四川人對“嗦粉”的熱愛,絲毫不亞于東北人對燒烤的熱情程度,每天早晨蹲在馬路邊嗦一碗粉,是最常規的操作。
在當地,每個城市也有自己的特色,經過評比,這3個城市的米粉最受歡迎,看看你都吃過嗎?
在西昌,米粉又被稱為“早粉”,從稱呼中就足以看出,當地人對米粉的忠實程度。
西昌米粉的獨特之處,就在于“肉味十足”,臊子大都用牛羊肉、或者牛羊雜制作,高湯也是用牛羊骨、豬骨熬制。
并且光是調料,就有大蒜、酸菜、香蔥、香菜、花椒粉、小米椒、油辣椒等十餘種,米粉燙熟之後,再澆上鮮美的高湯,從落座到放調料的時間,湯底早已浸入米粉,鮮、滑、爽俱全。
怪不得當地人都說:要吃過一碗早粉,這一天才算是真正醒過來。
縱觀整個四川,綿陽米粉可謂是最出名的,在綿陽之外也能看到它的粉館。
但同時,它的味道也是最重的,這裡的湯頭分為3類:紅湯、清湯、對澆(清紅湯混合)
其中“紅湯”可謂是重油、重麻、重辣,非常符合四川人喜辣的特點,即便是搭配“清湯”組成對澆,其油辣程度也非普通人所能承受。
因為冒“幹米粉”時,用的是清水,所以“綿陽米粉”的很大一部分味道,都在這重麻辣、湯紅油亮的臊子上。
當然了,這也正是它的出彩之處。
南充米粉基本都是“鮮米粉”,冒米粉時,用的也都是吊了很長時間的骨頭湯(牛骨、雞骨、魚骨等),單是這兩種,就勝出“綿陽米粉”兩籌。
也正因為用的是鮮米粉,更應該突出本身的“鮮味”,所以臊子相對平和一些,沒有“綿陽米粉”的重油重辣,整體更符合“湯香、粉鮮”的定義。
當地人吃米粉時,總會配上一個油幹(油餅),将其按在碗中,吸飽了湯汁,一口下去酥中帶軟,湯汁又重新冒出來,這口味又怎能讓人不愛?
四川的米粉的種類衆多,以上這3種僅是個人評價,從客觀的角度上講,終歸還是有些片面。
縱然真的有人嘗遍四川米粉,但因為個人口味的“主觀原因”,所得出的結論也是難以服衆。
所以你最喜歡的,才是最好吃的。
本文由@輕肥食譜原創,專注美食多年,歡迎關注,帶給您更多精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