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菜脯是廣東潮州一帶的傳統風味名菜,屬于粵菜系。菜脯,即蘿蔔幹。因蘿蔔在潮汕俗稱“菜頭”,故稱“菜脯”,是潮汕地區的特産之一。産于廣東省饒平縣高堂鎮的菜脯更以其色澤黃珀鮮豔,味道香甜,肉厚酥脆等特點而著稱,深受群衆喜愛。
潮汕橄榄菜是潮汕美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膳的功效,其精細、講究的制作技藝在潮汕地區已有上千年曆史。
護國菜是一道廣東潮汕地區的特色傳統特色菜式,屬于潮菜。相傳在公元1278年,宋朝最後一個皇帝――趙昺逃到潮州,寄宿在一座深山古廟裡,廟中僧人聽說是宋朝的皇帝,對他十分恭敬,看到他一路上疲勞不堪,又饑又餓,便在自己的一塊番薯地,采摘了一些新鮮的番薯葉子,去掉苦葉,制成湯菜。少帝正饑渴交加,看到這菜碧綠清香,軟滑鮮美。吃後倍覺爽口,于是大加贊賞。宋少帝看到廟中僧人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宋朝,在無米無菜之際,設法為他制做了這碗湯菜。十分感動,于是就封此菜為“護國菜”,一直延傳至今。現在廣州和潮州地區,許多菜館都有此菜供應。
潮汕牛肉丸是潮汕小食中的一種,制作原料主要有牛肉、澱粉等,也是廣東有名的小食,講究手工制作,口感爽脆,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其中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牛筋丸則是在牛肉丸裡加進一些嫩筋以提升嚼勁。
潮汕涼果老香黃(也稱老香橼、佛手香黃),是用佛手柑(也稱五指柑、蜜羅柑或福壽柑)的果實腌制而成的,因其藥用價值顯著備受潮人青睐并享譽海内外。
潮州薄餅是廣東潮州地區餅類小吃之一。潮州薄餅的薄度,隻及北京薄餅的十分之一。潮汕薄餅的原料和具體做法如下:薄餅分餡和皮兩層;餡又分甜餡和鹹餡兩種。甜餡由麥芽糖和糖等加工而成,鹹餡由肉、蛋、香菇、韭菜等熟料混合而成。皮就是在熱鍋中烙熟的圓形面餅,很薄。準備好了之後,用皮将餡卷成筒狀就可以吃了。
甘筒粿即是馬鈴薯粿,是廣東潮汕傳統小吃。因為馬鈴薯在潮州話中稱為甘筒。最早出自潮州彩塘一帶地區,因為那裡盛産馬鈴薯甘筒粿色澤美觀、口味鮮美,蒸熟之後,将略煎至酥硬,口感更佳。用雪粉制成,因而甘筒粿具有晶瑩剔透的特點,在透明的粿皮下可看到小塊的馬鈴薯、炸熟的去皮花生仁還有鮮豔的紅蘿蔔粒,吃進嘴裡還有誘人的五香粉的香味,既好看雙好吃,既養胃又養眼。
粿條卷是廣東潮州一帶的傳統風味名吃,屬于粵菜系。粿條卷源于潮安縣登塘鎮三鄉村一帶,有人也把三鄉村稱之為“粿條村”。粿條卷的做法首先要從制作粿條皮開始,當地人做粿條皮是相當講究的,首先要選用質量較好的大米,大米的色澤也必須要白而亮,然後用水浸泡三個小時左右,淘淨米後就開始磨漿了,漿必須磨得透,磨得細膩,不得有絲毫粗糙感,以免影響粿條皮的口感,米漿磨好後将其倒入特制的器皿放入蒸箱蒸熟,這時粿條皮就算是完成了。
寶鬥餅是廣東潮州饒平特産,是最具特色的潮州小吃之一。它色澤鮮豔口感松柔甜滋香醇,深受海内外的青睐。用料,非常精巧、細緻、講究以新鮮雞蛋、豬油和豆油混和精面粉作餅皮,餅餡用綠豆豆泥加油、白糖、冬瓜丁、蔥珠油和芝麻油。
無米果俗稱水晶包,是廣東省潮汕地區傳統名小吃。無米果皮是番薯粉做的,餡料分鹹甜兩種,蒸熟即可食用。
雞籠餃是廣東潮汕地區傳統小吃,屬于粵菜系。造型美觀,皮嫩,餡鮮味美。将面粉放在台闆上,中間扒凹,加入開水150克,拌勻揉透搓成條,摘為24個面劑,用面棍擀成薄圓形餃皮。将瘦肉切碎,蝦仁、筍肉、蔥白、香菇切成細粒,一起泡熟滗幹,魚帝脯炸後切末,加入味精、精鹽、胡椒粉、濕澱粉拌成餡料,分為24份。火腿切末待用。将餃皮放上餡料,包攏,提成雞籠樣狀,餃口放上火腿末,入蒸籠蒸熟取出。上席時淋上熟豬油。跟上香醋2碟。
沙茶粿是廣東潮州地區傳統小吃,潮州粿條有一種幹撈的食法,因“撈”後需加入油、醬料等,故在潮州方言稱為“灌”,撈粿條在潮州稱為灌“粿條”。
鹹水粿又名水粿,也稱為豬朥粿(澄海部分地區稱呼)。鹹水粿是廣東省潮州市一種地方性的傳統粿食小吃。其曆史悠久,味道可口,價錢便宜,廣受當地老百姓喜愛。
豬腳圈是潮汕地區傳統特色的油炸粿類小食,在澄海部分地區稱為“揭桃包”,龍湖區外砂鎮叫做“芋粿”。在汕尾地區稱為“吾攀豆”。别名油炖,豆烙。
潮汕鹵味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傳統名肴,屬于閩南菜系潮州菜。其制法,是以紅糖、水、鹽、豆醬(或醬油)、蔥頭、南姜、桂皮、八角、茴香等十幾種天然香料進行“打鹵”。将鵝、鴨或豬腳、豬頭皮之類浸入鹵鍋,科學用火鹵制。不同的鹵品所需的火候及時間是不同的。有潮汕鹵味——味甲天下的說法;潮汕鹵味的制作,可以說源遠流長,制作講究,流派頗多,制作方法大同小異,味道也各有千秋。
水粿也叫粿仔,是廣東潮汕地區小吃。做法是先将米研磨,再将米漿倒入擺好的小茶杯裡,然後再放到鍋爐上猛火蒸熟,熟之後待冷卻,取出蒸熟的米漿就會呈碗狀。再蒸熱,一個一個擺好放在盤子裡,然後放上菜脯粒,澆上甜醬即可。
豬腸脹糯米是廣東潮汕地區普甯古城洪陽的一種地方民間傳統小食。其一般制法是取豬大腸中段,用食鹽、純堿或澱粉反複搓洗至無異味,将糯米先浸軟,與豬肉、香菇、蝦、蓮子等輔料拌勻,調入食鹽、味精、胡椒粉等調味品,然後填裝入洗好的豬腸中(“脹”在潮汕方言中有把東西裝入容器中的意思,“豬腸脹糯米”名稱由此而來),兩端用紗線紮緊,放開水鍋裡煮約1小時,撈出斜切成小片,蘸甜醬油食用(醬油調進紅糖、适量辣椒、澱粉,小煮開,撒進炒香的白芝麻)。
酵粿是廣東一道傳統小吃,民俗年糕。發酵類米制糕粿品。又稱發粿。
樸枳粿是廣東潮汕的一種傳統小吃,民俗節日食品,一般是清明節前後,潮汕地區的人都會弄這種東西來吃,樸枳粿和潮州民間小食酵粿屬于同一類型的粿類。
鼠曲粿(guǒ)也稱茨殼粿(官方名稱“鼠粬粿”),東潮汕地區的傳統小食之一,屬潮汕菜系廣,潮汕民間年節祭祖一般都會有鼠曲粿。主要食材有鼠粬粿、糯米粉、豬油、餡料等。凡是提到潮汕小食,都不能不提到“鼠曲粿”,這大概是因為“鼠曲粿”在潮汕小吃中曆史最為悠久,最具潮汕風味,最為大衆化的原因吧。
龍湖酥糖是廣東省潮州市龍湖的地方傳統名點之一,曆來以其酥脆香甜無粕而聞名,成為居家食用及送禮佳品。龍湖酥糖清香不膩,入口即化,早已享譽海内外。龍湖酥糖其主要原料為白糖、花生仁、豬月勞、麥生等。制作時先将糖加水煮沸,再加入豬月勞、麥生等,當火候适中時,将糖漿倒入盛器進行隔水降溫,至糖漿成糯米糍狀時,迅速上架拉酥,拉酥時須趁熱反複拉扯,酥糖方能香脆可口。最後,将加熱的熟花生仁壓入酥糖,開條切成小塊。
龍湖炖糕是潮州龍湖鎮出産的傳統糕類名小食,制作糕的主要原料是糕粉和白糖,其中對白糖要求較高,一定要選粒小質松、潔白速溶的白糖。糕粉則是用糯米炒熟碾成的粉。
腐乳餅是廣東省潮州地區著名的傳統餅食小吃之一。它柔潤清香,甜裡帶着特殊的香味。腐乳餅用料奇特多樣。它以精面粉制成餅皮。餅餡中,腐乳塊百分之二點五,名酒含百分之二,白豬肉要經過精選,切成肉丁,占百分之十八點二,粉糖含量百分之二十七點五,還有蒜頭等,配料總共在十四種以上。在制作上也十分考究,投料先後有序,烤焙也有章法。這樣,使餅皮薄而不裂,餅餡飽而不露,幹潤而不焦燥。目前,這種産品已成批生産,并加上漂亮的裝潢,每年均有出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