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怎麼樣的世界觀,就會有怎麼樣的方法論。"
在哲學範疇裡,有如是三道論述: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宇宙)總的根本觀點;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思維方式和思維理念;世界觀與方法論是一緻的。
簡單來說,一個人有怎麼樣大的思想,就會如他的思想一般看待世間萬物。
在新媒體社會之中,各種信息如萬花筒一般搶眼,每一天各大資訊平台上的熱搜榜總是輪換如流水,開闊的平台和言論體系讓每一位網友都擁有說話的權利。
分享個人觀點,講述個人經曆……在一切和諧的情況下,這的确是一個繁盛美好的現象,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
有這麼兩位藝術家,女兒當模特給父親作畫,事件一被曝光後受到了諸多人的批判,父親李壯平與他的女兒李勤如此作為,到底是炒作還是藝術?
半生長為藝術家 一心隻為藝術創作李壯平出生于1948年,從他有意識學習開始,畫畫就成為了他一生鐘愛的事業。李壯平潛心研究數十年,對國畫、油畫都有一個十分深入的研究,至此,他成為了中國畫院院長,中國藝術學院教授。
個人聲名廣大,李壯平也沒有為此自滿,更不會想要放棄藝術,他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兒也培養成為一名畫家。
2008年,李壯平征得其妻子以及女兒的同意後,以自己女兒李勤作為"東方神女"的女神原型,父女倆共同創作出有一本在藝術節受譽頗高的有畫冊——《中國寫實派油畫家李壯平 李勤 東方神女山鬼系列油畫作品集》。
到那年為止,李壯平是中國用寫實油畫表現屈原的"山鬼"第一人。
為了在作品集中宣揚"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神女必須"返祖"一般一絲不挂,畢竟從前的時代大家都是衣不蔽體,而李壯平也成功地将女兒的各種美态展現了出來。
這一本繪畫集,成功地享譽了藝術界,同時卻又引來了多方的批評與議論。
父女二人親受訪 聲言批評莫須有社會上的風言風語實在是讓李壯平父女自覺力不從心。
曾有人向李壯平畫家問道:"為什麼您隻是選擇女兒當您創作的L模而不選擇其他人呢?"
李壯平答到:"我從六年前就開始思考創作這部《東方神女山鬼系列》,當時已經有想法讓女兒成為作品之中的女神,因為李勤她從九歲就開始學畫畫,也很少與外界有繁複的接觸,因此李勤身上有一種冰清玉潔的氣質,就像神女一樣,所以隻有李勤的氣質符合我創作的精髓和境界。"
李壯平還說:"事情被曝光到網上,李勤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家門,連春節也不到街上去湊湊熱鬧,看見那些不好的言論,經常哭,我特别心疼她,覺得很對不起她,讓她受委屈了。"
言至于此,畫家李壯平也再都無法控制情緒,一度哽咽流淚。"最讓我們哭笑不得的是,我與李勤共同創作的這件事,居然還登上了一本國外的SQ雜志。"
"神女"李勤曾袒露自己的心聲:"經此一役,可以發現正面評價大都是來源于藝術角度,但有些評論的确很讓人寒心,感覺到氣憤,情緒上也幾近崩潰。"
"在那些不好的評論中,倫理學家的評論以及一衆看客的評論最讓我接受不了。我爸爸的請求,我媽媽和我經過再三考慮之後都達成一緻的同意,但是他們還能胡編亂造那麼多莫須有的罪名。他們根本就不懂藝術,就在亂說!"李勤說到這裡時一下子哭了出來。
在啜泣中,她還探出了問題的根源:"為什麼他們會認為畫人體、學畫畫的人,畫L模就是與模特發生不正當關系呢?事實上,在創作的時候,就僅僅是模特與畫家的關系。那些什麼都不懂的人,罵我們就算了,還要在網絡上造謠傷人,實在是太過分了!"
惡言傷人六月寒 樹立正确看客觀
李壯平的女兒李勤真實地道出了矛盾的本質,看來,李壯平說她"冰清玉潔"是的确沒有錯。
從學者視角分析,為什麼一個年紀輕輕的孩子因為配合父親創作就"風評被害"? 可為什麼此畫集又能受到藝術界的贊揚追捧?這些問題背後的事實,是思維模式的不同,是世界觀的不同。
倫理學家批評其不符合倫理道德,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就是倫理學家,在他們腦海中固化的思維模式就是認為李壯平父女此舉違背了傳統的倫理道德,所以學者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這份見解基于學習與交流,可以理解;藝術學家認為此舉偉大又絕美,是因為他們的世界觀是離不開藝術,日常接觸大量的創作都具有藝術氣息,而這種藝術又并非常人可以理解,因此,引起了一波又一波輿論浪潮。
從網友視角分析,為什麼父親畫女兒的L體一定就是動機不純?又為什麼在讨論的基礎上還要添油加醋造謠呢?
這問題的本質,是以世界觀控制的方法論為主導的人性本質。
父親畫女兒L體就是動機不純,是因為那些惡毒網友本身思想不純,從憑空尋來的論點推出了一大堆經不起推敲的論據。
衆人批判說,李壯平父女此事,實際上是有違倫理的,純屬炒作。我們統觀這件事,李壯平與他女兒全心全意的藝術創作真的就隻是為了炒作嗎?如果是的話,那他們必定會用更加誇張的行為藝術,而不是這個簡簡單單的繪畫。
到底是誰在炒作?事實上,是各位看客以及各種風言風語,各種無須有的評價,"替"李壯平父女炒作。
從頭到尾,李壯平父女都是在風眼中毫無反擊之力的螞蚱而已。因此,樹立正确看客觀,是每一位新時代人必須要有的社會責任。
"社會會尊重那些為社會盡責任的人。"身為社會活動的參與者,網絡媒體的發言人,多樣化的身份意味着更多樣的責任,所以,當我們遇到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事物時,應該去了解、學習,再選擇說,與不說。
當我們遇到需要我們說,或者想說的時候,應該要想好怎麼說、怎麼負責任地說。希望在每一個有責任心的公民維系下,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在這個多樣的社會會有更加廣闊的包容與和諧。培養良好的方法論,從樹立正确的世界觀開始。
文/平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