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竹溪蒸紅肉做法

竹溪蒸紅肉做法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6-29 16:15:59

【吃在竹溪】

民以食為天

對于勤勞樸實的竹溪人來說

吃字當頭

是靈魂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擁有豐富食材資源的竹溪

人們用食材來豐富餐桌

也學會了将食材物盡其用

讓其風味發揮到極緻

蒸紅肉和蒸碗子

冬季美食推薦

竹溪人把蒸菜叫“蒸碗子”。在婚喪嫁娶、過年過節的席面上,上蒸碗子是重頭戲。竹溪蒸碗子又稱“竹溪八大碗”。

竹溪蒸紅肉做法(吃在竹溪蒸紅肉和蒸碗子)1

蒸紅肉和蒸碗子六十年代的人,大多是在缺吃少穿的歲月中走過來的。

記得小時候,過年過節吃席,就盼着涼菜過後的蒸菜,特别是那道蒸紅肉。蒸紅肉端上來,肯定是要放在上席的,上席一動筷子,後面的人依次一人一塊,動作遲緩一點或假裝斯文的,就沒有你的份兒了。

正宗的紅肉肯定是蒸得稀爛,夾的時候力道要合适,勁小了,夾不起來,勁大了,會斷會爛。一塊紅肉夾起來一口送進嘴裡,鹹淡适宜的肥油鮮香得滿囗生津,軟爛的肉皮稍嚼即化,一口吞下,食道頓感爽滑,腸胃頓感充實。愛喝烈酒的,吃上兩塊蒸紅肉,腸胃就有了底氣,酒量就會增加不 少。席上若有女人想吃又不好意思夾,大家就會搶着給她夾一塊,說紅肉是美容的。

竹溪蒸紅肉做法(吃在竹溪蒸紅肉和蒸碗子)2

蒸紅肉吃完了,碗底子就是鹽菜。由幹蘿蔔葉兒曬成的鹽菜便是下飯的搶手貨。

蒸紅肉是竹溪的傳統菜,由于烹制程序有些麻煩,一般家戶人家隻有在過年過節、紅白喜事或正規場合才會做這道菜。由于嗜吃,前幾年我曾做過一件不太光彩的事。記得那次回竹溪,在農村遇到一戶人家辦喪事,看到花圈上寫的是XX老師千古,于是我壯着膽子送上兩百塊錢,對主人家說我是XX老師的學生,主人家自然不會詳問,安排我坐上了席面,酒席上我如願蹭到了紅肉和衆多的傳統竹溪菜。

竹溪菜中,大葷大油的菜品除了紅肉,還有燕麥面炒肥肉、甜酒糟肉等等。按現在的飲食潮流,這類大葷大膩的食物對健康是不利的,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不過我倒是很贊同汪曾褀的飲食觀,他寫過一段話:“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闆凳,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汪曾 褀談吃》)對于吃,我認為一方面不可克意壓制自己對食物的欲望,一方面要适量适度。這樣才不辜負口腹之欲與唇齒之歡的人之天性。

竹溪蒸紅肉做法(吃在竹溪蒸紅肉和蒸碗子)3

竹溪人把蒸菜叫“蒸碗子”,在婚喪嫁娶、過年過節的席面上,蒸碗子是重頭戲。竹溪蒸碗子又稱“竹溪八大碗”。其中,蒸紅肉、蒸大酥、蒸小酥、蒸蹄䠙、蒸元子、蒸糯米23這六道蒸菜是固定而不可缺少的,剩下的兩道則可以根據季節和時令的不同随時變化,比如冬季可以是蒸臘魚、蒸臘翅、粉蒸肉,夏季可以是腐乳蒸豬腳、蒸排骨、清蒸魚等等。蒸盆雖然也是蒸菜,由于其蒸制工藝與用材比八大碗要複雜得多,因此不在八大碗之列。

傳統的竹溪蒸碗子是以龍壩毛家窖燒的黑窖碗為盛具,用竹籠格子蒸出來的。

蒸紅肉在蒸碗子上桌次序中要排第一。蒸紅肉要選黑土豬腹部附近的單 線肥肉,單線指的是帶一線瘦肉。選材時,要挑選肉皮厚一些的。單線肥肉煮至八成熟,在肉皮上抹汁(用白糖炒制成的着色劑)上色,切成一厘米寬十厘米長的條子與底子裝碗入籠蒸制;大酥是用偏肥的去皮五花肉,上嵌(面粅粉加雞蛋調成稀泥)後,以菜籽油炸成金黃,再切條上蒸;小酥用的是瘦肉,其他工藝與大酥雷同。

“八大碗”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流傳,且各具特色,竹溪的“八大碗”具有竹溪的地方特色,尤其是蒸紅肉、蒸大酥、蒸小酥這三道菜最具地域特色,所以要重點說說。蒸碗子(除蒸紅肉外)一般用洋芋、紅薯、山藥作㡳子,而蒸紅24肉則要用鹽菜作底子。

竹溪蒸紅肉做法(吃在竹溪蒸紅肉和蒸碗子)4

蒸是最能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保留食物營養的烹饪方式。竹溪蒸碗子既有地方特色,又順應健康的飲食理念和潮流,因此從古至今都大行其道。

竹溪蒸菜在竹溪菜中占的比例很大,份量很重,可謂“三分天下,蒸菜有二。” 因此,打造竹溪餐飲首先要突岀重點,要突出竹溪蒸菜。【作者:廚子彭衛東(号老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