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把烹饪古籍裡的一些美食理論和技巧方法整理出一些,和朋友們一起學習一下,和大家一起在老祖宗的智慧裡找到更多的精彩。
其實在我以前的文章裡,也說過幾次從古籍裡看到的實用性内容,例如我在6月21日,6月22日發的兩篇,關于古代的香料使用口訣的文章等,無一不是鑰匙一樣的存在。
我為什麼要這樣比喻呢?因為我對一些流傳下來的烹饪古籍,幾乎能找到的大概都浏覽過,雖然理解起來有些難,但看多了就逐漸發現,我們平時費盡心思要去找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往往前輩們已經總結出來,就放在那裡,隻是我們往往沒有機緣看到而已。
再準确地說,也許看到了,也難解其意,所以真正擺在我們面前的那個坎兒,是那些艱澀難懂的古文,清代的相對還好些,越古老的越難懂,但越有些本源的東西在裡面。
其實我對這些古文,也是一知半解,但由于大學時學過古代漢語的課程,雖然學的不怎麼樣,終究對讀古文有些幫助,畢竟在面對那些天書一樣的文字時,還能從中看出一些意思。
于是一次次拿起那些古籍來啃,想在裡面盡量搜尋一些能為我們所用的東西,說真的,總是有些驚喜會出現,給大家開個玩笑,當我在費盡心機琢磨某一個課題的時候,總會從中找到一些啟發,甚至解決問題的方法,仿佛隻要你在其中用心,老祖宗的東西都是有些靈性的!
我們已經在市場上檢驗過效果的一個鹵肉配方,就是來自于古代食譜裡的啟發,在大家日常的認知之外,做出了不錯的效果,這個話題我們日後再逐漸展開,今天我先說一下今天我剛得到的一個方法。
最近我們這裡的早市上,腌泡菜成了一個新寵,就是以前百姓家那種傳統腌法,一些應季蔬菜混合在一起腌制,吃起來卻各具風味,清新爽口,而且售價并不低,還供不應求。
我就到早市一些生意好的腌菜攤位去看了幾次,也買了兩三次讓家人品嘗,大家都說口味很好,于是這又成了我的一個課題,我喜歡這些既好吃又具有經濟效益的東西。
就這個話題我也請教了一些老人,大概有了一個輪廓,但總感覺有些關鍵環節還不清晰,就在這個時候,早上晨讀時我從書架上拿出了一本清代烹饪著作《中饋錄》随手翻找,看到第十七節“制泡鹽菜法”,一下子融會貫通,感謝前輩!
我之所以佩服我們的先輩們,因為他們在那個時代,沒有當今的很多工業方法等,卻利用季節、溫度等自然條件,在一些傳統的食品加工方法裡,把各種食材的物理特性發揮到了極緻,那些方法真的是我們不應該遺忘的珍寶!
這個腌泡菜的方法呢,我就不引用古文了,直接用現代語言寫出來,大家自己體會一下吧:
《中饋錄》制泡鹽菜法:
泡制鹽菜的時候,一定要用覆水壇,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那種壇口有一個封水圈的泡菜壇子,可以用水封口,隔絕空氣,則所泡制的菜品不會壞;
泡菜之水,用鹽和花椒煮沸,加高度燒酒少許,很多蔬菜都可以腌制,尤以豇豆和青紅椒口味最好,且保存時間長久;
但是在腌制前,必須要将制作的菜曬幹,方可泡入,如果腌菜的水裡出現了發黴的花紋,加燒酒少許去除;
每次加菜時,必須同時加入鹽适量,燒酒少許,才可以防止泡菜水變酸;
壇沿封口的水要經常注意,大概隔日一換,不讓它幹;
以這個方法制作,則愈久愈美也!
這就是《中饋錄》裡的傳統腌泡菜方法,大家參考,這些古籍裡面的東西,基本都是前輩們多年經驗的總結,看着簡單,卻句句是要害!我們做為後人,首先應以一顆尊敬和學習的心去對待,才能從中得到更多智慧,這是一種傳承。
當然,傳承并不是拘泥,由于那個時代很多條件所限,調味方法遠沒有現在多樣,所以傳承的基礎上,再适應時代,創新發展,也是我們學習美食需要的一種态度。
自然門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價值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