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被稱為“平民的燕窩”,很多愛美的女性都喜歡吃它,再加上現在正是秋冬幹燥的季節,而銀耳又有滋補潤肺的功效,所以最近人們有事沒事都喜歡煮上一碗香甜的銀耳羹。我自然也分外地喜歡銀耳,隔三差五地也會給自己炖上一次銀耳羹,對于炖煮銀耳羹,我還是比較有經驗的,因為經常吃它嗎?然而,也有非常鬧心的時候,買回來的銀耳煮上幾個小時都不出膠,銀耳都煮爛了,還是沒有膠質感。
銀耳羹
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我是碰到過好幾次,我敢肯定的是自己炖煮銀耳的做法和過程是沒有問題的。碰到這種情況,銀耳煮得甜不甜、鹹不鹹,又不是脆的又不是軟糯黏稠的,自然是難吃得很,不得不忍痛倒掉,說實話,碰上這種情況很窩心的,畢竟也是花錢買的。有過幾次這種情況以後,我就把各種各樣的方法都研究了一下,最後發現原來銀耳挑錯了,怎麼煮都不會出膠的!今天就教大家我在挑選銀耳時必須牢記的3個步驟,來辨别出膠銀耳,下面就分享一下吧!
第1個步驟就是看,挑選銀耳時,首先要看它的顔色,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顔色過于發白的幹銀耳是不能買的,因為很大程度上這種銀耳食用硫磺熏制的,畢竟有的賣家還是會偷偷地這樣做。顔色過白的銀耳不能選擇,同樣的銀耳過于發黃的幹銀耳同樣不可取,圖片中的銀耳就是不可取的,買過幾次這種銀耳,店家忽悠我說“銀耳太白了用硫熏過,還是黃一點的好”。當時都是信以為真的,然後很打臉的是,高壓鍋煮上兩三個小時還是沒有膠。據我觀察,過于發黃的銀耳多數是陳銀耳,放得時間長了,也煮不出膠質。經過多次對比以後,挑選銀耳應該選淡黃色略微發白的最為可靠,根部顔色很深倒是正常,新鮮的銀耳根部也是深黃色的。另外,除了看銀耳外表的顔色以外,還要注意有沒有黑色斑點,這種銀耳是不可取的。
第1個步驟做了以後,接下來就做第2步了,那就是聞,菌菇都有一股獨特的氣味,經常買蘑菇這一類食材的人都知道,銀耳同樣不例外,幹銀耳也有一股菌菇的味道。但是,如果聞起來刺鼻,那麼這種銀耳是不能選的了,這種銀耳通常是經過熏制的。放置時間過長的銀耳,有一股發潮的味道,倘若你的鼻子覺得這種味道似曾相識,那還是相信自己的嗅覺,讓你聞着不舒服的銀耳,肯定是不能選擇。銀耳天然的氣味與平菇、白玉菇這一類的菌菇氣味還是比較相近,可以通過這一點來進行辨别。
我們在做好前兩個步驟以後,還有第3個步驟必須做到位,那就摸一摸,捏一捏,仔細摸一下銀耳,這一個步驟很關鍵,直接關系到銀耳是否容易出膠。如果銀耳摸起來有些潮,捏一下不容易碎,這種銀耳泡發出來以後,耳片會很厚,出膠不太可能了,說多了都是淚,我曾經熬煮這種銀耳熬到失去耐性。容易出膠的幹銀耳,很容易碎裂,捏一捏就碎了,你可以用一個“脆”字來形容它。我體會過,同時有一個賣幹貨的大姐要告訴過我“好銀耳很容易就碎了,所以她不賣銀耳,拿到市場上都不完整”。這種銀耳泡發出來以後,耳片很薄,一般最多煮一個小時就能軟爛出膠,事實上,新鮮的銀耳耳片也是很薄的,它是出膠最快的,焯一下都會黏黏的,全是膠質。
銀耳羹
以上3個步驟一個都不要少,要挑選好能出膠的銀耳,這3個步驟要牢牢記住。銀耳怎麼煮都不出膠,有時真的不是你煮銀耳的步驟和方法有問題,問題就出在你挑選的銀耳上面,銀耳挑錯了,任憑你煮上三個四個小時,煮爛了也沒有膠質。當然,如果你不小心買上了陳銀耳或者那種耳片很厚的銀耳,也不要扔了,用來拌涼菜也是可以的。好了,這就是我挑選銀耳的心得,也是仔細觀察和多次研究才得出來的結論,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分享也是一種快樂,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分享你們的經驗,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