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到,“愛是一種積極的能力,是付出、關心與尊重;是一門技術,需要不斷的學習與練習;更是一門藝術,需要超越感性,合理且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我們都渴望擁有一份幸福的感情,能夠收獲滿滿的愛,但這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簡單心理發布的《2021-2022大衆心理健康洞察報告》顯示,當下對于大衆而言,親密關系、婚姻家庭問題仍就是大衆主要心理困擾之一。其中,伴侶溝通、沖突帶來的困擾最為突出。
在民政部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各省社會服務統計數據中,22年第一季度全國共有210.7萬對新人登記結婚,同比下降1.17%;而與之相對的是,有51.4萬對夫妻離婚,同比增長73.6%。
我們總是試圖躲避親密關系中的沖突與争執,但似乎一味的躲避或爆發都不能解決問題。
相愛很難,相處更難,當越來越多的人因為親密關系的問題找到咨詢師時,如何理解這個問題?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高效的解決這些問題?這個方法是不是能夠長久有效?
你可以在認知行為療法(CBT)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01 CBT治療下的伴侶沖突問題
在CBT的視角下,任何沖突的産生都可以用思維想法來解釋。
舉個例子來說,七夕節伴侶忘記送禮物給你, 你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
可能是“這麼重要的日子TA都忘記,可見是不愛了”;也可能是“這麼重要的日子TA都忘記,TA最近是不是太忙了?”
兩種想法引起的情緒不同,導緻的行為結果也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種可能是大吵一架,第二種可能是表達安慰。
這個過程,就是CBT治療流程模型中最基本的鍊式模型。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行為的産生都不是單線條的,特别是在親密關系中。
還是上面的例子,如果你最後的行為是找伴侶大吵一架,吵架就成為了引起TA想法的新情境,這個想法就會導緻新的情緒,産生新的行為,最終作用在你的身上,循環成為你的新情境。
像不像莫比烏斯無限循環?
想要打破這個無限循環的關鍵就在于你的想法認知,也就是CBT中的“C”(cognition)。
CBT治療的創始人們亞倫·貝克(Aaron Beck)、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唐納德‧梅肯鮑姆(Donald Meichenbaum ),提出的理論技術雖然側重不同,但全都強調了認知的重要性。
其中梅肯鮑姆博士提倡使用具有建設性叙事視角的認知行為療法,觀察來訪者講述自己的故事,并考慮來訪者發展不同的、以更積極的故事的方式,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認知行為療法。
02 如何打破親密關系中的循環僵局
想要從認知角度打破這種循環僵局,可以從個人和關系兩個方面來進行。
首先是個人層面上。
判斷自動出現在頭腦中的想法是不是真實、絕對、不可改變的,找到可以替代的新想法十分重要。
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産生了什麼想法?
你的想法是真實可發生的嗎?
如果是真實的,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
如果是虛假的,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
還有哪些可能性?
将這些問題的答案一一寫下來,思考看看如果想把新的可能性變成現實,你要做些什麼。
其次是關系層面上。
了解對方的想法、看法和感受十分重要。
很多時候,伴侶之間不能理智的進行溝通的原因在于,當對方表達想法,感受時,自己容易因為感覺到被指責而産生攻擊性。
容易演變為伴侶之間的互相指責,而非伴侶共同面對問題。
可以嘗試将問題具象化,找一把椅子、玩偶或是任何物品放在伴侶面前代替問題,伴侶分别對這個物品進行表達。
這其中使用的是CBT治療具體技術中的認知技巧和角色扮演技術的變式。
CBT治療目前已經在臨床實踐上被證實是處理許多心理健康狀況最穩固和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問題的解決,比如婚姻問題、飲食失調、抑郁、焦慮、酒精和藥物的使用問題等等,同時來訪者通過 CBT 學習的技能在治療結束後還能持續很長時間。
CBT治療的預後效果良好,許多國家已經将其納入醫療保險項目中,是心理咨詢師必備的流派技能之一。
簡單心理Uni邀請到了CBT創始人梅肯鮑姆博士,聯合打造研發了适合于國内咨詢師群體的CBT系統訓練2年項目,為所有心理行業從業者與潛在從業者提供切實的技術培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