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梅雨季節遇暴雨詩句

梅雨季節遇暴雨詩句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6-28 02:00:55

古詩五首談梅雨,在古代梅雨是夏田美雨,也是令人煩惱的黴雨

每年的農曆五月,也就是公曆的六月,江南以及長江流域,會迎來梅雨季。

梅雨季是一個邊緣模糊卻又内核分明的氣候概念。

為什麼說,梅雨季邊緣模糊呢?是因為曆代對梅雨的定義和時段都有所不同,時間相對模糊。

但是為什麼說,内核分明呢?因為梅雨指的是初夏到盛夏這段時間的江南雨季,高濕伴随高溫,且陰雨連綿,給人的感覺就潮濕郁悶,哪怕梅雨帶來的水汽,有時候讓人感覺寒冷,但是這種冷中,因為濕度大,讓人沉悶,讓人分明感到這個時期的雨,和其它時段的雨,分外不同。

梅雨季節遇暴雨詩句(古詩梅雨季五首)1

梅雨從現代氣象學來講,是每年公曆6、7月份太平洋暖濕氣流,盤踞徘徊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台灣地區、日本韓國南部等地,出現的持續陰雨天氣,有現代氣候指标加以界定。比如五天持續22度以上是溫度,降雨連續四天,就可以算作進入梅雨季。這裡,有個溫度和降水的指标,就是22度,和四天雨。這是溫潤濕潤的夏雨,但是梅雨的特征在于時間的長,20天到40天,甚至伴随暴風雨,又或者中間開晴,豔陽高照,更讓人覺得體感黏膩。

實際這個指标,也因為各地氣候不同,所有變化,比如今年入梅,官方說5月29号就進入梅雨季,但是每個地方,仍舊有自己的指标。比如上海,杭州,武漢,都有自己的梅雨指标,會延遲到公曆六月中旬。

那麼在古代,梅雨的界定也有所不同。

漢朝就有梅雨表述,漢應劭《風俗通》雲:“五月有落梅風,江淮以為信風。又有霖霪,号為梅雨,沾衣服,皆敗黦。"說是江南江淮一帶,農曆五月,梅子成熟落下,此時的風叫作“落梅風”,此時又有連綿的雨,叫作梅雨,沾上衣裳,衣裳會腐敗黑暗。

可見梅雨一直伴生着人們生活的煩惱。古代的衣裳都是貴重的生活物資,這些絲麻制品,在這樣潮濕的雨水氣候裡,如果不能好好保養,三兩天就黴壞,叫人痛惜。

但是這樣的雨,對于農田作物的成熟壯大,是有好處的,溫暖濕潤的雨水,使麥子迅速成熟,适合水稻種植,水果成熟而多汁。比如叫作梅雨,也正是江南古代大面積青梅在這樣的雨水中,成熟的好時段。

梅雨季節遇暴雨詩句(古詩梅雨季五首)2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

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雁濕行無次,花沾色更鮮。

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弦。”隋末唐初 · 李世民 《詠雨 》

對于古代農業國家來講,農業是基礎,而五月的麥子成熟,水稻種植是重中之重,這個時候的雨,是農業作物需要的及時雨,好雨,醞釀豐收的雨,對于農民和統治者都至關重要。唐太宗李世民擁有天下,但是這個擁有也需要他付出真誠的管理,祝福農業,所以及時的梅雨到來,呈現的是帝國農業興旺的美。

那和暖的風,吹動着碧綠的原野,梅雨灑向無邊的農田。

那新的流水漲滿了溝渠,連綿的夜霧連着朝雨,雨氣豐沛。

那大雁在這樣的雨中,展示了翅膀,那荷花木槿在這樣的雨中更加鮮豔。

我已經預料到豐收了,效仿從前的舜帝站在高台上,長風彈琴,老天保佑,我的子民有個豐收美好的年景。

對于帝王和農民來講,此時的梅雨是喜雨。

梅雨季節遇暴雨詩句(古詩梅雨季五首)3

“平湖晚泛窺清鏡,高閣晨開掃翠微。

今日看書最惆怅,為聞梅雨損朝衣。”中唐 · 劉禹錫 《浙東元相公書歎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節錄

一位和劉禹錫相好的官員,在浙江任職,寫過來的書信,感歎浙江梅雨季節的郁悶,潮濕,暑熱,而且他說,這個地方,最讓他惋惜的是,翻出衣箱,發現用以上朝的官服都黴壞了。

這些朝廷的官員,下到地方,非常用力去為官,做出政績,可以想得見這位官員的投入。隻是可能他從前沒有來過浙江,不知道浙江梅雨季節那種厲害,結果閑下來整理自己的用品時,發現朝服黴壞了。

古代的衣裳,尤其是官服朝服,是貴重的禮儀服飾,就算是官方下發,也不可能一年幾套。朝服按照品級,有繡花,配飾,專門供上朝使用,要求幹淨鮮明,且如果服飾不整,會視為對皇帝和禮儀不敬。

唐朝的官員有很多并沒有深厚的财力和背景,靠科考進入仕途,拿的是官俸,也并沒有更多的财力經營家庭,保養服飾。在外辛苦做地方官,做出政績是首要,結果哪裡知道,朝服損壞,這種黯然無奈,也隻有和同樣仕途中的人吐槽傾訴。

可以看到古代官員都苦惱梅雨天氣和生活帶來的麻煩。

劉禹錫接到朋友的信,心有感慨惆怅,因為他知道地方官員的辛苦,他也曾經做了20多年的四川地方小官,想做好,往往千頭萬緒,哪裡顧得上自己的生活?

他歎的不是對方損失了一件官服,他是感慨着同僚朋友的為政努力,在躬身投入地方事物的忘我。而這些,憑借的是個人做官的良心。皇帝未必看得見,未必知道。

從古到今,社會的運轉文明的延續,有着大多數官員的愛國和努力。

梅雨季節遇暴雨詩句(古詩梅雨季五首)4

“中庭曬服玩,忽見故鄉履。

昔贈我者誰,東鄰婵娟子。

可嗟複可惜,錦表繡為裡。

況經梅雨來,色黯花草死。”唐 · 白居易《感情 》節錄

唐朝的白居易本來是在京城做朝官,這個朝官,屬于清水官職,接近皇帝,看起來清貴,實際沒多少錢。白居易母親生病,還是皇帝想辦法用賞賜的方式接濟他。不過白居易嘴巴很絮叨,總是想自己多說點利國利民的事,以報答皇帝,結果出事了,他得罪了權貴和皇帝,被一怒之下貶到了九江做地方官。

這對白居易來講,就是皇帝嫌棄他不要他了呀,他自己又沒有南方生活的經驗,結果一路先是遇到大風大浪,到了九江之後,這裡梅雨不斷,他覺得自己真是落魄。

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呢?他保留了他從前戀人給他做的鞋子。從長安帶到九江。

他苦等這個戀人,但是因為母親阻攔,白居易36歲才結婚,但是對于這個戀人,終生不能忘懷。

到了九江的時候,這裡梅雨潮濕,帶來的物品需要晾曬,他才發現,這雙繡花鞋,早已經黴壞。

所謂色黯花草死,是說上面繡的花草都已經腐壞了。

這是何等的傷感,關于記憶鮮明的往事,因為他的貶谪,又加上梅雨季,往事如灰又如傷。

實際梅雨季節,住在平地低窪的地方,常常會損害收藏,那種痛苦,很多當代人也有。

梅雨季節遇暴雨詩句(古詩梅雨季五首)5

“荒居鄰鬼魅,羸馬步殑㱥。

白草堂檐短,黃梅雨氣蒸。

沾黏經汗席,飐閃盡油燈。

夜怯餐膚蚋,朝煩拂面蠅。”元稹 《紀懷贈李六戶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韻》節錄

白居易的知己朋友元稹,仕途不順,被貶谪江陵通州長達十多年,而且元稹在通州的路上還感染瘧疾,梅雨中身心疲病的感覺,總是一場噩夢。

這應該是他通州途中的感受。在唐朝,這些地方并不發達,而且元稹和白居易一樣是考中進士,并非豪門家族。帶着有限的路費,低迷的心情上路,驿站荒遠,條件簡陋,病人瘦馬,一路孤行。

那梅雨季節,道路泥濘,住所潮濕,雨氣蒸騰,身上的汗水黏膩,沾到席子上,而忽然一陣夾熱夾冷的風吹來,油燈也吹滅了,陷入了潮濕黑暗裡。

更是晚上無數的蚊子叮咬嗜血,早晨無數的蒼蠅缭繞。

元稹險些因為瘧疾死在半路上。

實際上傳統的五月梅雨季,有端午,也是重要的預防疾病的日子,人們吃菖蒲酒,雄黃酒,佩戴艾葉香囊,也是要避開這個季節潮濕帶來的各種疾病傷害。

隻是元稹人在客路,身不由己,梅雨季節的負面全被他趕上了。

那麼這首詩也給現代人提醒,這個季節要預防蚊蟲叮咬,注意通風,換洗衣裳,外出旅遊,一定要做好各種準備和預案,防暑防黴,保持身心愉悅,身體幹燥。

梅雨季節遇暴雨詩句(古詩梅雨季五首)6

“梅實初黃暮雨深,寶刀生鏽鏡昏沈。

年年卑濕身無病,自覺能勝百煉金。”北宋 · 劉攽 《梅雨 》

宋朝農業發達,對于梅雨的劃定相對成熟。

基本以芒種節氣的第一個壬日,算進入梅雨季,當然也有地方不同,比如 閩人立夏後逢庚日入梅。但是江南地區的梅雨,是在芒種之後。

這裡寫了梅雨的特征,梅雨是在梅子黃熟的季節,梅雨多半白天到晚上不停歇,晚上尤其多而大。

此時寶刀生鏽,銅鏡昏暗。古代的刀含鐵,鏡子是銅鏡,梅雨季節非常容易氧化。

器物如此,人更是會在此時多病,比如感冒,腸胃疾病,風濕骨病,都容易在這一時候發作。

所以這首詩說,梅雨季節,住在潮濕低下的地方,能夠沒有病,就勝過黃金了。

古人生病,沒有抗生素及時殺滅體内的細菌,在這樣潮濕的環境裡,依靠自然免疫力和疾病作鬥争,身體吃力,時間漫長,也常常會告不治。比如李商隐的妻子,就是在這段時間生病死去的,而納蘭性德的妻子,也是去世在這一時段,造就了兩位曆史上的悲情詩人。

梅雨季節遇暴雨詩句(古詩梅雨季五首)7

當代的生活條件肯定比古代有着天壤之别,關于梅雨對于人體的危害,也降低到曆史最小。

但是漫長的梅雨季,高溫高濕,也是各種疾病多發的季節。要保持室内的幹燥,經常通風,換洗衣裳,保持心情愉悅,不要吃腐爛變質的食品。

梅雨季節的出行,要預備雨具,藥品,注意睡眠,防止此時的暑氣和濕氣。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