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做大閘蟹買什麼蟹好吃

做大閘蟹買什麼蟹好吃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7-27 06:10:4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肖淙文 陳醉 共享聯盟甯海站 蔣攀 呂玫瑤

做大閘蟹買什麼蟹好吃(一隻青蟹的成長史小珍鮮做成大産業)1

圖為甯海蟹農拿着剛抓上來的青蟹。拍友 尤才彬 攝

秋冬季,海貨多鬧嚷,一樣鮮貨讓浙江人念念不忘。文豪蘇東坡以其佐詩,趣談“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趕海人則有“八月蝤蛑抵隻雞”的說法,終日的辛勞被豐收慰藉,其中的蝤蛑,便是青蟹。

東海三門灣畔,今年好事頻傳。甯波在突破青蟹規模化育苗的“卡脖子”難題之後,青蟹苗種實現大規模量産,培育蟹苗破千萬隻大關。甯海跨省借地養殖成功,首次實現東海青蟹在内陸“安家”,打開産業新空間。

一隻蟹的成長史,是甯海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縮影。近年來,甯海打造“甯海珍鮮”品牌,青蟹、蛏子、白枇杷等區域美食已從浙江走向全國,走上廣大饕客的餐桌。

做大閘蟹買什麼蟹好吃(一隻青蟹的成長史小珍鮮做成大産業)2

圖為甯波甯海旗門塘青蟹養殖塘。拍友 尤才彬 攝

緣起,危機中綻放産業之花

有人說甯海小海鮮産業,是大自然的“饋贈”。時隔24年回頭再看,那場由自然災害帶來的被迫轉型,正應了古語“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997,一場巨大台風侵襲三門灣。甯海縣海洋漁業局相關負責人回憶道,一場台風讓海水倒灌,土地嚴重鹽堿化,傳統作物都無法繼續耕種。

台風斷了生計,如何另尋出路?甯海縣面臨選擇。“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處三門灣畔,甯海水系發達,衆多溪流夾帶着大量養分入海,緻使近海水質肥沃,鹽度适中,餌料生物豐富,最利于海水生物的繁殖生長。

充分調研後,海水養殖成了甯海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政策支持下,當地陸續建起近120公裡标準海塘壩,6萬多畝沿海灘塗上,村民起早貪黑,投工投勞,一鋤一鏟之下,青蟹産業從無到有,養殖規模迅速擴大。

甯海長街鎮養殖戶馮益雙便是在那時入的行。最初,農戶像養殖梭子蟹一樣,投放飼料喂養青蟹,但幾年養下來,青蟹發病率驟增,成活率不到10%。不少人因為成本增加,轉向了混養模式,青蟹一度淪為塘裡的副産品。但老馮不信邪,他從改變養殖模式入手,把自己承包的300餘畝養殖塘當作試驗田,決心放手一搏。

“我的青蟹不吃飼料,隻吃貝類。”老馮所說的貝類,是從福建、山東等地采購的指甲蓋大小的低價贻貝,摸索過後他發現吃這種口糧,不僅青蟹長得壯,還不會産生飼料殘渣,水質有保證後,青蟹發病率也降低了,他的養殖塘裡,看不到一台增氧設備。目前,老馮的蟹塘畝産量最高可達100公斤,是普通蟹塘的兩到三倍,畝産值2萬多元。膏肥體壯的品質蟹平均每公斤售價240元,主要供應高檔餐館。

養殖技術的攻克,讓甯海的青蟹産業迎來“又一春”。此後,高畝産的“低壩高網”養殖技術開始在全縣推廣,标準化的輕便繩子改變了“一斤青蟹二兩縛”的弊病,一些曾經默默無聞低頭做事的蟹農也開始有了品牌思維。

在甯海青蟹最大産區一市鎮,以“蟹大人”為代表的一系列區域品牌逐漸嶄露頭角。甯海海山豐水産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蟹大人”品牌運營者陳剛滿說,2017年,“一市青蟹”順利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生态保護地品牌保護評定,給不少蟹農提振了信心。“抱團取暖、建立品牌效應是甯海蟹農的共同目标。” 一市鎮黨委書記胡卿介紹,近年來一市鎮還多條腿走路,深挖青蟹深加工、延伸青蟹産業鍊,開發出軟殼蟹、醉蟹、紅膏炝蟹等深加工産品。

這個“台風刮來的産業”不再無根飄零,紮下根基逐漸發展壯大。

做大閘蟹買什麼蟹好吃(一隻青蟹的成長史小珍鮮做成大産業)3

圖為甯海養殖戶陳剛滿的“蟹公寓”。拍友 蔣攀 攝

出圈,用創新拓展賽道

在甯海海山豐水産專業合作社的生産廠房,一排排矗立的藍色塑料盒層層相疊,足足堆起兩米高。仔細觀察,每個小盒子裡都住着一隻青蟹。整齊劃一的“單身公寓”群,一改不少人對青蟹養殖的固有印象。

甯海養蟹有兩大怪,要找青蟹不止在蟹塘和灘塗,一些蟹“上樓”,住上了“蟹公寓”,另一些蟹“出圈”,跨海域生長。無論是縱向還是橫向,都試圖利用技術突破,圓一個共同富裕的夢。此前,随着産業壯大,不少養蟹村“人多塘少”的現象逐漸顯現。成了稀缺資源的海塘身價翻番,即使青蟹價格逐年高企,農戶的養殖效益卻依舊在低位徘徊。産業發展受空間制約,養殖模式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眼前的“蟹公寓”,每個“單間”都設置了單獨的小門,通過門上的圓形小孔,青蟹的生長情況一覽無餘。打開小門,隻見“公寓”内部構造十分精緻。一根水管連着廠房地下的儲水池,抽上來的海水經過四級過濾後,循環進入每個“單間”。“一套設備連接1000隻籠子,管理人員早晚往籠裡投放鮮活類飼料就行。”陳剛滿正拿着手電筒,給青蟹投喂花蛤。

2013年開始,陳剛滿與甯波大學海洋學院聯合技術攻關,首創“蟹公寓”養殖技術。“青蟹搬進工廠後,成活率從10%提高到了70%。”他解釋道,傳統養殖不僅占地面積大,青蟹成活率也較低。這是因為當蟹苗生長到3兩左右時,換殼的蟹和沒換殼的蟹會“自相殘殺”。借助“蟹公寓”分籠養殖,工廠化養殖的成蟹重量普遍在0.25公斤以上,最大的可達到0.45公斤。

如果說青蟹“上樓”是深挖本地、精耕細作,那麼向外“出圈”便是放寬視野、錨定國内。借助科研力量,甯海人使東海青蟹遊到了渤海,灘塗蟹也能生長于内陸鹽堿地。稻田養蟹、跨省養殖……甯波青蟹在國内出圈的過程,也是養殖技術不斷提升,産業新空間不斷打開的過程。

不久前,甯海一市鎮的華大海昌水産科技有限公司養殖戶邬海明等人,前往山東煙台,去收獲第一批量産的“跨海”青蟹。

今年5月,“華大海昌”在山東煙台租了1000畝灘塗和“水汪子”飼養甯海青蟹。“蟹苗由我們提供,讓當地的農戶來養,養大的蟹我們以每隻五六十元的價格回購,再賣到甯波市場。”邬海明說道,如今,這批青蟹已長到四兩多一隻,但當地養殖戶第一次養青蟹,不敢抓,也不會包裝,他們緊急去援手。

邬海明算了一筆經濟賬:“山東海塘租金不到甯海的一半,貝殼類等青蟹喂養食材也便宜,粗一算養殖成本隻有甯海的三分之一。”去年,“華大海昌”已在山東試養了2000餘隻蟹苗,沒想到最後收上來1400隻成蟹,成活率高達70%,畝産量是甯海的好幾倍。這一發現,促使公司大膽北上養蟹。“我們還準備把青蟹養到遼甯的灘塗去。”青蟹養殖區域不止從三門灣擴展到了渤海灣,還一路向内陸延伸。去年,甯波大學海洋學院技術團隊把甯海的青蟹養到了黃河邊的河南省延津縣鹽堿地裡,首次實現了東海青蟹在内陸“安家”。

做大閘蟹買什麼蟹好吃(一隻青蟹的成長史小珍鮮做成大産業)4

華大海昌育出的青蟹苗。拍友 尤才彬 攝

未來,小珍鮮有大前途

走進“華大海昌”,30多個一畝大小的育種池正忙着放水清空,今年企業育出的2100多萬隻蟹苗,早已一搶而空。“再擴建20畝育苗池!”華大海昌總經理邬時會看着空空的育種池,心裡有了新盤算。

将青蟹養到天南海北,前提是突破苗種繁育的難關。以往,受限于生長環境,長江以北就難見野生青蟹的活動蹤迹。但人工育苗、性狀選育優化後的青蟹适應性極強,這為青蟹養殖開辟新天地創造了可能。

闖“苗種關”,甯海試驗摸索的腳步早已開始。2017年起甯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與華大海昌聯合,嘗試利用生态育苗手段破解蟹苗的生産性難題。這一做法的難點在于,蟹苗的發育要經曆3個階段,在幼體時,它們個子小、體質弱,卻“好鬥”,以往的人工育苗養殖中,青蟹育苗成活率低是一大難題。

破冰從育苗的各項影響指标開始。“蟹苗發育的每個過程都要吃不同的餌料,我們以地方原種和海南海區采捕的青蟹為母本,結合投放藻類等生态育苗手段進行人工育苗。” 華大海昌技術負責人沈建生說,為此,他們還配套建起了100多畝的藻類池,自制餌料。經過三四年的不斷試驗摸索,陸續突破水質、環境控制、全流程管理等多項技術難點,2020年第一批400萬隻青蟹苗成功育出。

“今年,我們實現了大豐收。”沈建生說,今年工廠蟹苗繁育的成活率平均為15%,是以往的3倍,成活率最高接近20%,創下新紀錄,而且蟹苗的健康狀況良好。苗種供給不足的困局一旦被打破,青蟹後續的擴繁、拓展養殖空間便有了條件。

52歲的養殖戶邬海明,養殖青蟹十多年,過去習慣于從外地采購野生蟹苗,成活率很低。直到去年,邬海明從“華大海昌”免費分到了近萬隻人工蟹苗去試養。“那批蟹苗長成成品青蟹的成活率達到了50%,所以今年四五月份,我趕緊下單了二萬隻蟹苗,苗俏得很,我就怕搶不到呀!”

腦袋活絡的甯海人,還善于在市場上做文章。許多蟹農和經營戶都知道,收青蟹時陳剛滿最“難弄”。為了讓青蟹真正賣出高價,他的收貨要求高:一隻一隻挑,說收4兩,超過4兩半就不要了!而在這之前,不少青蟹都是整框論斤賣。

近兩年,搭上社交電商和社區團購的快車,陳剛滿的網絡售賣渠道風生水起。他自創“青蟹安居房”,一隻蟹型的透明盒子,由食用級塑料制成,重量不超過20克,剛好能容納3.5至6.5兩不同大小的一隻青蟹。這種符合螃蟹生理彎曲的造型,能在郵寄過程中,最大限度延長螃蟹存活時間,解決了網上銷活鮮的包裝痛點。順着一根網線,陳剛滿每年能賣掉30萬隻蟹,“高端青蟹論隻賣,一隻3到4兩的青蟹能賣到75元。”

以青蟹為代表,專注源頭技術,甯海小而精的農業品牌正多點開花。

2018年,甯海建立“甯海珍鮮”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面向社會征集确定了青蟹、蛏子等9大類首推産品,又聯合鄉鎮(街道)帶領運營團隊走訪産業規模較大、産品質量較好的農業主體,洽談簽約合作供應商16類31家。

眼下,“甯海珍鮮”數字化平台,已開發出智能提貨系統、防僞溯源系統、企業微信商城、基地可視化監控、抖音企業賬号等,還上架了當季水果、非遺甄選、臻品茶葉、水産海鮮、美味佳釀等農副産品16類37種,截至目前累計銷售額達2000餘萬元。

鮮貨鬧灘塗,小珍鮮或将踏上更遠的征途。

【專家點評】

公共品牌帶動共同富裕

叢志強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農業創新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但地方政府的困局在于農産品“質優卻價低、力多卻松散”。在這方面,甯海縣農産品區域公共品牌“甯海珍鮮”的創建,探索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一是多力共生,開拓融合創新路徑。“甯海珍鮮”品牌建設與鄉村振興、全域旅遊深度融合、互為助力,即實現了品牌引領農業發展、品牌帶動百姓富裕、品牌助力鄉村振興、品牌服務全域旅遊的多元價值,又創新了品牌自身影響力和知名度提升的新路徑。如,在農産品包裝設計中,将農産品造型與所在鄉鎮範圍内特色旅遊景區、典型地域文化等元素相結合,展現當地特色、傳播當地文化,以“味道藝術經濟”創造更多區域價值。二是品村融合,優化鄉村産業生态。充分利用甯海縣域内的優勢禀賦村莊為載體,突破品牌與農産品的單一關聯,建立“甯海珍鮮”與“農村、農民、農業”的多元關聯,增加品牌觸點,以品牌為牽引形成集吃住行遊購娛一體的特色品牌藝術村,拓展鄉村特色産業,帶動産業升級、創化、疊代。如,“甯海珍鮮”茶文化村、“甯海珍鮮”桃文化村等。三是運營前置,聚焦品牌持續效能。品牌創建初期便成立第三方負責的運營公司和品牌研究院,避免區域公共品牌常出現的“重創建、輕運營、無實效、少創新”的困境。運營公司和品牌研究院整體統籌,規劃品牌戰略、制定營銷戰略、設定推廣策略,并嚴控品牌規範使用,對農産品生産、加工、質量追溯、售後服務等環節層層把控,确保品牌可持續性發展。

未來,“甯海珍鮮”農産品區域公共品牌将繼續秉承“為農”、“為區域”、“為公衆”的初心,持續創新、多元共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