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表姐最近遇到點兒煩,很喜歡吃黃豆,卻經常在上下班人滿為患的電梯裡“排氣”,頗為尴尬。這有解嗎?
大豆起源于中國,世界各國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國傳播出去的。我國民間自古就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的諺語,意思是說如果每天都能吃點豆類,可以有效抵抗疾病。
由于大豆的營養價值很高,被稱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等稱号。大豆不僅富含優質蛋白質,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以及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但是,讓人尴尬的是,多吃大豆食品後經常會脹氣,放很多屁。這是什麼原因,如何解決呢?
先說說“屁事兒”
作為胃腸外科的醫生,對排氣這點“屁事兒”有種職業興趣,常常在病人做完胃腸手術後詢問,排氣了嗎?一旦術後排氣就意味着胃腸道“全長貫通,恢複功能”,也标志着切除後重建的腸道吻合口愈合良好。因此胃腸道術後病人的按時排氣這點“屁事兒”在胃腸外科,無論對醫生還是病人都是好事,喜事!
正常情況下,人體屁主要來源于:(1)吞咽到消化道的空氣;(2)食物在胃腸道經細菌發酵産生的氣體;(3)血液中氣體滲透到腸腔内。上述三種來源的氣體絕大部分被腸壁的血管所吸收,最後變成屁從肛門排出,大約500毫升。
屁的多少與飲食和胃腸功能相關,進食大豆、洋蔥、生姜、生蒜、薯類和面食後往往會放屁較多。
主要是這些食物有些未被分解,未被分解的部分,包含纖維和糖類,就成為大腸菌的食物,制造出各種氣體:無臭無味的二氧化碳、氫氣和甲烷,外加極臭的硫化氫與其他統稱為硫醇類的含硫化合物。
一般吃肉類、油炸食品,放屁就越臭。如果是吃粗米淡飯,臭味就小些。如果屁多,且經常有臭味,則說明蛋白質飲食吃得過多了,腸胃負擔太重了,應減少或改為素食幾天。
吃豆類容易放屁,何故?
目前認為,這主要緣于人體缺乏一種酶導緻的,它就是α-半乳糖苷酶。
大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為25%—30%,組成比較複雜,多為纖維素和可溶性糖,其中隻有一半可供利用,而另一半則是棉子糖(Raffinose)和水蘇糖(Stachyose)。
因為缺乏分解這兩種糖的α-半乳糖苷酶,所以它們不能被吸收和利用,進入大腸後被腸道内的細菌分解,産生各種氣體。因此有人将大豆開玩笑地稱為“音樂水果”。
尴尬如何消除?
“大豆好吃屁太多”這種尴尬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我們可以嘗試采用不同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在烹調豆類之前把豆子稍微處理一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棉子糖和水蘇糖溶于水,大豆一旦浸泡、蒸煮、發芽均可使水蘇糖和棉子糖的含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烹饪豆子前先将豆子浸泡1小時左右,可以明顯減少大豆的“造氣威力”。
或者改吃豆芽或豆制品,因為豆子在發芽過程中,能夠分解掉這兩種物質,在豆制品的加工過程中溶于水而基本上被除去。
除此之外,補充α-半乳糖苷酶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Beano是一種非處方藥,主要是補充α-半乳糖苷酶,在進食豆類之前加入3-10滴,可以将消化過程中産氣的糖份分解。
還有一種據說很有效的辦法是吞“木炭膠囊”,它能吸附腸道内的氣體,氣體分子擴散進入具有大量空隙的木炭中,附着在其廣大的内部表面積上。
Beano和木炭膠囊都不屬于處方藥。假如剛好吃太多豆子,怕待會見到關鍵人士出糗,這些方法可以一試。
2016年被聯合國宣布為“國際豆類年”,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若澤·格拉齊亞諾·達席爾瓦說:“數百年來,豆類一直是人類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其營養價值卻未能得到普遍認識,甚至經常被低估。”
大豆所富含的蛋白質分别是小麥和大米蛋白質含量的兩倍和三倍,還富含微量元素、氨基酸和B族維生素。豆類的脂肪含量低,但富含營養和可溶性纖維,被認為是控制膽固醇和維護消化系統健康的極佳食物。
豆類還有助于應對肥胖症和防治糖尿病、冠心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因屁廢食”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